辉煌“十五” 和谐天津


  “十五”时期,是天津市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以2002年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和2003年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为标志,天津经济和社会进入了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更加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和运行质量双提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天津市生产总值由“九五”期末的1701.8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697.62亿元,年均增长14.0%,比“十五”计划目标快4.0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年均增长幅度2.7个百分点,为建国以来天津市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平均增速最快的五年。“十五”期间,天津市人均GDP在2003年突破3000美元,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2005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约合4368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3.1%。工业的快速增长使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结构发生了变化,2005年为3.0:55.5:41.5。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3.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五年间跃上5个百亿元台阶,由2000年的244.8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5.81亿元,平均增长24.3%,增幅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收入236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延续了“九五”以来逐年提高的升势,2005年为19.6%,比2000年上升5.2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自2001年开始,天津市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2003-2005年成为高峰期。本轮经济增长以“三步走”战略第一、二步目标的实现为动力,伴随比较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后期“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走出了一条既稳又快的增长轨迹,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差为3.7个百分点,与“九五”时期的5个百分点相比呈现缩小趋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五年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达2477.5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2005年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125.93亿元,比2000年增长1.7倍;实现利润总额达到551.6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进入“十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0.95。同样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动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这一时期天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动在0.27和1.11之间,全国弹性系数的变动区间为0.36至1.78,天津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高于全国,而且消费同样的能源创造的GDP的价值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05年天津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11吨标准煤,比2000年的1.64吨下降了0.53吨。

  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适度,2001年为101.2,2002年为99.6,2003年为101.0,2004年为102.3,2005年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为101.5,五年平均涨幅为1.1%。商品零售价格呈下降趋势,五年平均降幅为1.2%。生产领域价格得到有效调控,涨幅趋于回落,上下游价格离差趋于缩小。工业品出厂价格五年年均下降0.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五年平均涨幅为4.5%,2004年最高达到15.4%,2005年回落到4.9%,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离差由2004年最大的11.3点,缩小到2005年的4.8点。房地产价格指数攀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五年平均涨幅为5.2%,2004年最高为13.5%,2005年涨幅回落,为6.0%。
二、农业生产出现新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2004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发放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2004年分别跨上200亿元和100亿元的台阶,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8.34亿元,比2002年增加82亿元,年均增长6.0%以上。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8.3%,比2000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400多个,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30个。全市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0%。农业生产园区化、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以津南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宁河国家级原种猪场为龙头的一批高水平种养业园区。

  粮食生产止跌回升,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鼓励农民种粮的一系列补贴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连续两年增收,扭转持续4年的滑跌态势。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431.49万亩,比上年增长9.2%,粮食总产量达137.50万吨,比2000年增长10.8%。2003年和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两年达百万亩以上,分别为105.9万亩和130.35万亩,2005年略有减少但仍达到91.85万亩,比2000年增长3.1倍。肉蛋菜奶全面增长。蔬菜产量542.74万吨。肉类总产量57.78万吨,比2000年增长95.9%。水产品总产量33.81万吨,比2000年增长40%。牛奶产量63.41万吨,比2000年增长近3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市化取得新进展。2005年天津市城镇化率达到75%,高于2000年3个百分点。创新小城镇试点建设(宅基地换房),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十五”期间,先后实施了户厕改造和人畜饮水解困等惠农工程,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4年底四个试点区县已有5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5年扩大到八个区县。

三、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六大产业形成集聚优势

  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工业东移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形成以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为主、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和郊县区域特色工业为补充的工业布局。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实现新突破,成为全市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200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1.5%,比“九五”时期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连续突破4个千亿元,由2000年的2606.38亿元增长到2005年6774.1亿元,年均增长23.7%;工业增加值1836.3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6%。

  优势产业迅速壮大,支撑作用明显。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为第一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摩托罗拉手机、三星手机、力神电池等产品在全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高技术、低能耗的增长方式更加明显。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6%。工业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2005年,全市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59.22亿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5%,出口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四分之一强,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的快速增长。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比重增长较快,成为了促进天津市工业出口加快增长的主导因素。

四、投资建设呈现新飞跃,年均超过千亿元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38.9亿元,年均增长19.4%,比“九五”期间提高8.8个百分点,年均完成投资在千亿元以上,比“九五”时期年均完成水平高出近1倍。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攀升,“十五”期间累计达到3203.2亿元,超过同期第一、二产业投资的总和。第三产业投资整体呈现房地产业投资稳步增长、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改造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的态势。

  投资效果显著,建成一批大项目。“十五” 期间,列入本市重点建设的项目近200个,已有一汽丰田汽车、中新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园、天钢东移改造、盘山电厂二期等14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约138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

  基础设施投资创新高。“十五”期间,天津市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379.5亿元,比“九五” 期间多出一倍。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京津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陆续展开,天津港15万吨深水航道建成,黄万铁路和多条疏港公路正在施工。唐津、津蓟、津晋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3公里,津滨轻轨投入运营,地铁一号线基本建成,市区快速路通车120公里。五年来,新建和改造京津、杨北、津港等55条干线公路,改造农村公路2804公里,新建和改造了紫金山路、咸阳路、水上北路等385条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大中型桥梁94座。年末全市实有城市铺装道路长度5460公里,铺装道路面积6669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10.41平方米。

  海河综合开发取得快速进展。经过三年建设,清淤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堤岸改造17公里,大沽桥通车,奉化桥、保定桥主体完工。新建和拓宽海河西路等28条临河道路,建成音乐公园等6处大型绿地,整修风貌建筑42栋,凤凰广场商贸区、运河商贸区、水上运动世界等商贸区相继开工建设,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市场流通形成新格局,零售额保持稳步增长

  商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4820.22亿元,比2000年增长2.37倍。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90.06亿元,年均增长13.5%。餐饮、旅游、汽车、通讯、住房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成为活跃市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壮大,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末,全市各类市场总数达693个,其中商品批发交易市场150个,成交金额超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达到57个。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初级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在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易商品涉及上百个大类,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

  商业设施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伊都锦、新澳购物中心、万达商业广场等大型零售商场相继建成开业。大超市、大卖场、专卖店、便利店、餐饮店星罗棋布,各社区配套齐全,消费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滨海新区龙头地位提升

  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十五”以来,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正式加入WTO及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移机遇,天津市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对外开放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阶段。“十五”时期,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外贸易总额位居全国第七。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533.87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274.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十五”累计出口837.51亿元,相当于“九五”的2.8倍。外贸出口依存度由2000年的43.6%提高到2005年的60.7%。出口结构继续改善,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机电产品出口为主快速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48.8%提高到2005年的7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随着天津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促进了天津市利用外资的大发展。2005年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达到33.29亿美元,“十五”时期累计达到103.35亿美元,年均递增32%。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14家在津落户。“十五”时期,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合同外资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增长较快。“十五”时期制造业实际外资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电子行业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2倍。对内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五年实际利用内资额达到803.1亿元。

  滨海新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05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千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以19.8%的速度快速增长,总量达到1608.6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9.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现代化工业向新区聚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群落不断壮大和巩固。港口服务和辐射功能明显加强。“十五”时期,天津口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期间连上4个百亿元台阶。2005年全市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819.2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7倍,五年年均增长22.4%。“十五”时期累计达到2648亿美元,是“九五”的2.2倍。天津口岸与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建立了跨口岸区域合作机制。2005年天津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1.5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1万国际标准箱,比2000年增长了1.8倍。

七、各项改革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十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制面达到76.6%,新一轮嫁改调蓬勃展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和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

  “十五”时期,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比“九五”期末提高了16.9个百分点。2005年末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14.17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55.1万人。民间投资渐趋活跃。“十五”期间,天津市的民间投资总量为1655.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31%。

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综合实力加强,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十五”期间,天津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五年间,全市共获科技成果6339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8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2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9项。天津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在生物、集成电路、医学、能源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具备了国际一流水平。2005年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2%。“十五”时期天津市专利申请量比“九五”时期增长2.7倍,使天津市成为近年来全国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地区之一,自主知识产权也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发展。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明显加大,至2005年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

  重视社会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整合教育资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33万人。建成48所示范性高中。全市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全市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文化设施建设成就突出,新闻出版业繁荣兴旺,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先后建成了天津博物馆、泰达图书馆、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天津广电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今晚传媒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集团化规模效益明显。启动了卫生资源调整工程,重新整合了医院布局,全市各类卫生机构的总数达2489个,医院床位数达3.9万张。建设了市疾病控制中心、海河医院、120急救中心等,形成了指挥有力、反映灵敏、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天津体育健儿勇夺15.5枚金牌、13.5枚银牌和11枚铜牌,名列奖牌榜第十位,实现了天津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取得了天津体育史上的最好成绩。天津女排连夺全国冠军。群众体育深入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秩序继续保持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社会治安秩序保持了总体稳定。

九、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建设和谐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津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639元和7202元,五年平均递增10.7%和10.5%,2005年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462.41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城乡收入比例由2000年的1.86:1下降到2005年的1.75:1。居民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家用轿车、信息通信产品、住房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0.1%下降到2005年的36.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2.6%下降到2005年的38.3%。

  就业总体形势好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就业总量从2000年的486.89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42.52万人,五年间就业总量增加了55.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0年的3.91%下降到2005年的3.7%,下降了0.2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基本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天津市养老保险覆盖全市200.62万名职工,医疗保险覆盖299.34万人,失业保险覆盖197.51万人,工伤保险覆盖162.91万人,生育保险覆盖157.42万人。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对失业职工、失地农民、拆迁居民和贫困家庭提供帮助。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建立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条住房保障线,使拆迁家庭享受社会保障住房政策,解决了住房问题,对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安置、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比“九五”末期增加7.8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8%和80.5%,城市绿化覆盖率36.4%,人均绿地面积8.4平方米。实施了一批便民工程,完成近百万平方米的里巷道路改造,改造一批低洼片排水设施,连续三年对旧楼区进行了综合整修。众多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环境幽雅的住宅小区的建成,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2005年常住人口为1043万人,“十五”时期年均增长8.2‰。环保工作成效显著。蓝天、碧水、安静、细胞、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等六大环保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明显改观。2005年,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创模达标的直辖市。城市交通更加发达。公交线路达到432条,公交线网在全市的覆盖率由55%上升到70%以上。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家庭燃气用户227.76万户,气化率为98.5%;全市的热化率达到83.2%,比“九五”末提高25.5个百分点。实施改造津河、卫津河、复兴河等市区二级河道10条。

  “十五”辉煌成就为未来天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五年,天津市正在进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经济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激烈竞争。在新时期,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争取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新的辉煌。


(黄瑛 王雪飞)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