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天津市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一、教育事业再上新水平

    “十五”期间,天津市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和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培养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积极实施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布局调整成效显著,教育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1.教育投入明显增长

    “十五”期间,天津市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由“九五”末的30.8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9.55亿元。同时逐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捐资助学,全市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为加快教育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职工待遇、办学经费和条件等也得到明显改善。
    2.教育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十五”期间,天津市3至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1%,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一年、二年教育。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和95%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超过96%。高中阶段教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0%,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比例超过了75%。

    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十五”期间,天津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按照新口径达到51%,普通高校在校生超过32万人,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4000人,天津已经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城市。

    职业教育继续保持优势。“十五”期间,天津市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拥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建设学院2所;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51所,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校65所;拥有国家级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4个。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2万人,相当于2000年的3.6倍。

二、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天津市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体系,促进卫生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1.卫生资源的质量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天津市启动了卫生资源调整工程,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优化医疗卫生布局,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三个医学中心、五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一批重点专科医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学科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中医针灸、肝移植、血液病学、乳腺癌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胆胰病等学科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005年末全市各类卫生机构的总数达2489个,各类床位数达41556张,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4.48张。全市卫生系统职工人数为8.0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13万人,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5人。

    2.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

    “十五”期间天津市建成了由9个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3.4%,80%的家庭有了固定的社区医生,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取得显著成绩,以县医院、防病站、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组成的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逐步完善。

    2005年全市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共完成诊疗3463.8万人次,比2002年增加了15.3%;收治入院病人67.0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22.3%;二级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平均为72.5%,比2000年提高了16.4个百分点。

    3.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通过广泛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和健康教育,全市妇女、儿童保健基本知识和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防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全市7种计划免疫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7%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0.08%,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6%,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成就。

    4.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随着天津市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天津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天津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75.14岁提高到2005年的77.33岁。

三、文化事业百花争艳、成绩斐然

    “十五”期间,天津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文化创新力度,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艺演出好戏连台

    全市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独具天津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性文艺评奖中屡屡获奖。五年间,累计创作新剧(节)目39台,整理加工剧(节)目195台,获得各类奖项370个。京剧《华子良》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话剧《为你喝彩》等7个剧目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儿童剧《尼玛·太阳》等12个剧目获得“文华新剧目奖”,杂技《单手倒立》荣获第十届法国未来杂技节金奖第一名暨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

    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五年间共引进和派出文化交流项目562个、13500人次,比利时中国天津文化节、天津民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环球之旅”等节目的艺术水平、组织规模堪称一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进一步扩大了天津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天津市切实加强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积极推动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业余文艺创作,在全国“群星奖”作品评选中获奖总数名列前茅。“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农民艺术节、妈祖文化旅游节、“沽上春好”大型灯会等已经连续举办多届,成为天津市群众文化的代表作。

    3.文化设施建设成就突出

    “十五”以来,天津市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建成了天津博物馆、泰达图书馆、华夏未来少儿艺术中心,同时完成了6个区县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天津图书馆开通了“天图网”,信息化工程取得新进展。

    目前,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场所(电影院、影剧院、俱乐部)45家,拥有座席30576个;艺术表演场所28个,座席数15529个;公共图书馆32个,总建筑面积16.87万平方米,藏书869万册;博物馆18个,文物藏品57万件,文物保护单位8个,藏品2995件。

    4.新闻出版业繁荣兴旺

    近年来天津市图书报刊出版行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2005年,出版各类图书4434种,总印数达5917万册,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72.6%和0.6%;出版报纸44种,比2000年增加了18种,总印数达到87557万份,比2000年增长46.2%。

    5.广播电视业欣欣向荣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现有自办节目9套,平均每日播出时间190小时58分,与2000年110小时42分相比增加了80小时16分。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5846小时,与2000年34006小时相比,增加了21840小时。

    天津电视台现有自办节目1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171小时30分,与2000年560小时29分相比增加了611小时1分。全年播出电视剧596部,共14758集。

    全年制作电视节目8947小时,与2000年6873小时相比,增加了2074小时。

    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大幅度提高,2005年达到194万户,入户率为61.47%。

四、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十五”期间,天津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竞技体育不断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间,天津市运动员在全国重大赛事中共夺得65枚金牌、56.5枚银牌、52枚铜牌,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夺得17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有1名运动员先后2次冲击世界记录,其中打破2项世界记录,平1项世界记录。

    2002年天津市承办了首届世界大学生滑水锦标赛,这是继第43届世乒赛、第34届世体赛之后,天津承办的又一重大国际赛事,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盛况空前。

    体育彩票市场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销售额连续5年保持在5亿元之上,为天津市举办各项体育公益事业积累了雄厚的资金。
    群众体育工作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十五”期间,全市100%的街道建立了社区体协,3000余个晨晚练辅导站遍布大街小巷,130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其中,指导群众健身,形成独特的健身景观。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达总人口的47%。

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速

    “十五”期间,天津市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互助体系和灾害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1.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不仅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各种社会力量也纷纷兴办福利机构,共同推动天津市福利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收养性福利单位共有267所,拥有床位总数16113张,年末在院收养人员达11176人。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兴办的老年福利机构发展较快,床位数由2000年的7998张增至2005年的13636张,增长70.5%,年末在院收养人数也由2000年的4900人增至2005年的8858人,增长了80.8%。

    2.抚恤、救济事业费大幅度增加

    “十五”期间,天津市继续加大抚恤和救济事业费的投入,提高优抚和救济对象的保障水平,2005年全市抚恤事业费达到12879万元,比2000年增长53.0%;社会救济费达到48720万元,相当于2000年的5.7倍,其中城镇低保救济费从2000年的321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6680万元,五年时间增长了7.3倍。

六、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功能日益完善

    截至2005年底,全市城镇社区服务中心达111个,在社区救助和福利、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2139个,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较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参加社区活动人次由2000年的54.5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56.9万人次,增长了4.45%。全市便民利民网点数发展到8907个,比2000年增长了12.3%,城镇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十五”期间,天津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陶玉华)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