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


    “十五”期间,天津市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全市基本稳定在低生育水平,人口分布日趋合理,全体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一、人口自然增长趋缓,外来人口增多

    2005年底,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043万人,比“九五”末期增加41.86万人,增长4.18%,年平均增长0.82%,比“九五”时期的增速降低0.41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和自然增加人口规模持续缩小的特点愈发明显。具体表现为:

    1.外来人口越来越成为天津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新世纪以来,天津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带动了人口的迁移流动。来津的常住外来人口由2000年87.34万人,2005年增加到114.35万人,增幅达30.93%。在全市新增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新增人口总量的64.90%。外来人口已成为天津市人口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口自然变动持续低水平,市中心区连续12年呈现负增长

    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44‰,死亡率为6.01‰,自然增长率为1.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2000年1.46‰的水平相比,略有下降。近年来,天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基本保持在1.1‰-1.6‰之间,平均自然增加人口在2万人以内。

二、人口空间分布日趋合理,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十五”期间,随着城市布局的变化和滨海新区、城郊经济的发展,天津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新特点。市内六区和三县的人口比重表现为减少的态势;滨海三区和其他六区的人口表现为较强的增长势头,全市人口分布呈现出中心城区人口进一步向外扩散、人口向东南地区聚集的显著特征。五年来处于东南地区的河东、河西、东丽、塘沽、大港、津南6区新增人口25.39万人,增长了7.55%,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也增加了1.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武清高新产业园区、宝坻开发区、绿色种植基地示范区的建设,人口向北部聚集的态势也初见端倪,五年来两区共增人口6.45万人,增长了4.37%,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增长了0.02个百分点。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天津市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也有了较大增长,推进了天津市城镇化进程。天津市城镇化水平2005年末由“九五”末的71.99%上升到75.11%以上。

三、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

    天津市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近年来,天津持续呈现低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的人口特点。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0%;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7.7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68%。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0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00.90万,比2000年增加17.06万人。少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持续增长,使老少比由2000年的50.07%上升到2005年的76.81%。老化程度已显示出由早期向中期发展的态势。

四、人口的性别构成相对平稳

    2005年,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有523.47万人,占总人口的50.21%,女性人口有519.06万人,占49.79%,性别比为100.85,即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有100.85个男性。比2000年时的103.99相比,缩小了3.14个点。

五、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天津市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总体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天津市2005年在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达6.8%,接受过大学专科文化教育的人口比例达7.22%,接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比例为21.03%,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比例为37.86%,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比例为21.84%。与2000年相比, 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大学专科和初中文化教育的人口比例上升,分别上升了2.77、1.80和1.56个百分点。

    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标志之一。五年来,天津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8.93年,提高到9.42年。
    这些变化表明天津市人口的文化程度已由初低级向中高级转变,体现了天津市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大量合格人才,为早日跨入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性战略部署已逐步取得成效。


(姜岩)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