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迅速崛起


    “十五”时期,滨海新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建成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宜居的滨海新城,打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精神基础。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市最大增长点

    2005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19.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3.9%。

二、现代化工业基地进一步壮大和巩固

    “十五”以来,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05年,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996.73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递增27.1%。

    现代化工业继续向新区聚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及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群落进一步壮大和巩固。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强势发展。形成了以摩托罗拉、通用半导体、三星集团、松下电子、三井高科技、飞思卡尔半导体、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群。2005年,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446.09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22.9%,占新区工业总产值的36.2%,为第一大行业。

    海洋工业稳步发展。进入“十五”以来,新区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工业是重头戏。一是以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和中石油大港油田为主体的石油开采业,不断加大油气开采力度,渤南油气群、曹妃甸11-1/2、渤中25-1及旅大10-1等先后投产,油气产量大幅增长。二是以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和中石油大港公司为主体的石化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塘沽海洋高新区发展加快,2005年实现增加值48.0亿元,比2000年增长21.6倍。四是海水淡化产业取得重大进展,日产1000吨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通过验收,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开工建设,日产3万吨中水回用项目已投入使用。

    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机械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天津丰田的投产,使新区汽车整车制造实现突破,不仅填补了新区汽车制造的空白,更带动了机械工业迅速发展。2005年汽车产业实现新突破,新皇冠轿车3月份投产。船舶公司通过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船舶制造业开始走出低谷,步入发展阶段。

三、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彰显

    港口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继200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之后,仅用3年又跨上了一个亿吨的台阶,实现了新的突破。2004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达到2.41亿吨,比2000年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2%;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增长1.8倍,年均递增22.9%。2003年开工建设的十五万吨级航道,目前已通过国家验收,促进了进港船舶的大型化。“南散北集”的港口布局结构调整已见成效。为扩大港口辐射范围,天津港在石家庄、西安、兰州、成都设立了货物运输服务中心,与北京、山西、河北等12省市签订了《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与新疆、内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备忘录。保税区投资建设了空港物流加工区,国际汽车城建成开业,全力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物流体系,为货物的大进大出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已逐步建成电子、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多种产品的分拨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公共保税库投入运营,区港联动获得国务院批准,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和物流分拨三大功能进一步增强。2005年,完成进出区货物总值187.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倍,年均递增32.0%。分拨、销售的进口汽车5.1万辆,占全国的60.0%,保持了全国最大的整车进口集散地的地位。目前,新区初步形成了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区等六个物流基地;京津两地空港以及海空港实现直接通关,形成了海空港一体的国际物流体系。新区的服务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四、对外对内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十五”以来,新区抓住中国入世的机遇,克服全球经济低迷,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不利因素,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时期,新区累计合同外资金额1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76.54亿美元,年均递增30%。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10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123家。积极构建与世界交流平台,努力扩大出口,与主要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为推动新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市场条件。2005年,新区实现外贸出口184.6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1倍,年均递增近三分之一。开发区是新区出口的主体,2005年实现出口139.7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3倍,占新区出口总量的75.6%。

    积极推进对内开放,促进横向联合。“十五”时期,新区累计签订在津投资协议2290个,协议金额259.3亿元,实际到位额193.18亿元。

五、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风貌初露端倪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服务功能,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是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十五”时期,新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24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7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242.2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997.2亿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累计投资额为608.57亿元,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7.1%。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港口城市标志区风貌初露端倪。一是三港(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取得成效。天津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港为目标,经过对航道、码头、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大规模改造和提升,已步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功能进一步完善,机场海关大楼投入使用,空港国际物流区基础设施已经完成,海关监管库、公共保税库、企业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信息港建设全面铺开,一批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区范围内宽带网络已经形成,华北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具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设备环境,可以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IT外包技术服务,全国领先的天津市电子政务专网四个核心节点之一——滨海新区核心节点,对于促进滨海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二是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高。津滨高速公路、滨海立交桥、亚洲规模最大的单塔斜拉桥——海河大桥、滨海通用直升机场、滨海大道高速段、津沽二线高速段、塘沽区河北路、汉沽区新开路、津滨轻轨一期工程竣工通车、滨海500KV变电站、滨海天然气输气干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三是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塘沽区解放路商业街开街、天津海关大楼竣工投入运营、基辅号航母落位汉沽八卦滩、海河外滩公园对外开放、泰达足球场投入使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建成开诊、泰达图书馆及档案馆建成开放、泰达会展中心和金融区投入使用、保税区国际商务交流中心投入使用等等,使新区的服务功能登上一个较高层次。四是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治黑、治白、植绿见到成效。清理整顿煤碳仓储库场工作顺利完成、困扰塘沽城区七十多年的三号路碱渣山得到彻底根治,建成了碱渣山公园、森林公园、“挖湖造山”等绿化工程。开发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列入第一批“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园区,大港区被命名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大港和塘沽区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区。

六、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和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成立了天津市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诚信(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了天大科技园、泰达华生生物园、泰达软件园、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开泰企业孵化器等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引进了中科院水声工程中心、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天津中新药业中药现代化技术工程中心、中新药业研究中心、华立达企业技术中心和天津市光电子联合科学研究中心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胡全洋)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