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场繁荣兴旺


    “十五”时期,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和社会购买力的不断增加,天津市商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市贸易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稳步增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商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一、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对天津经济的贡献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天津市流通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达到4820.22亿元,其中批发3861.83亿元,零售958.3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37倍、2.68倍和1.53倍,5年间年均分别增长27.5%、29.8%和20.4%。商业网点及从业人员成倍增长。商贸流通业在天津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高增长

    “十五”时期,天津市零售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商品货源充足,价格稳定,交易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5%。其中吃、穿、用三种商品分别实现零售总额393.19亿元、235.32亿元和530.46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0.6%、92.5%和73.1%,年均分别增长5.5%、14.0%和11.6%。

    “十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食品为主体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到2005年底,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吃的商品所占零售额比重由2000年的40.9%下降到33.0%,而用品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则由2000年的41.6%上升到44.6%,成为拉动零售市场增长的主体。在食品消费上,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比重上升,绿色食品、营养保健品、奶制品、果汁饮品等消费需求上升;穿着方面更注重品牌的选择,突出个性化、多样化和时代感;在生活用品消费方面,大件耐用消费品如彩电、冰箱等升级换代逐步加快,规格、档次不断提高。特别是平板电视、数码产品、电脑和食品加工机等家电商品成为近年来的消费主流。

三、餐饮市场快速发展

    餐饮市场持续升温,全市餐饮业零售额以平均每年15.1%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159.49亿元,比2000年增长1.02倍,增速居各行业之首。五年间天津市积极发展餐饮业,在整体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进行改组改造,鼓励、引导私营餐饮企业发展;在弘扬津菜的同时,不断引进西餐企业和全国各地风味、特色小吃,使餐饮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方面通过培育天津特色菜基地,新建规范化的小吃街等促进餐饮业发展;另一方面举办一系列影响大、参与程度高的技术竞赛活动发展餐饮市场。几年来,在天津市餐饮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规模大、环境好、服务优、档次高的企业。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如“鸿起顺”、“狗不理”、“桂发祥”、“红旗饭庄”等纷纷发展连锁、直营、特许等多种经营业态。“粤唯鲜”、“友鹏”等私营企业快速成长,特别是餐饮超市的经营方式,在天津市开创了餐饮企业经营的新模式。西餐业发展迅猛,各式西餐厅生意红火,2001年天津市举办了首届“西餐节”,进一步促进了西餐业的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口味的变化,各类快餐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家必得”在天津市连锁分店已发展到80多家,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天津市餐饮市场,而且使天津市餐饮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天津商务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商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促进了零售市场发展

    “十五”时期,天津市商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力度加大。通过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快企业发展,推进国有资本从小企业退出,发展非公有制商业;通过走联合发展之路,与国外实力雄厚的商业跨国集团合资合作,以优势资源引进良性有效资产,进一步壮大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如与中外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签定合作项目,兴建综合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配送中心,扩大加盟连锁经营等,使天津市零售市场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和多业态的新格局。

    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天津市通过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使三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天津市“三资”经济实现零售额45.54亿元,比2000年增长49.3%,年均增长8.3%,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4%。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728.3亿元,比2000年增长3.17倍,年均增长33.0%,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69.7%,比2000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84.44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23.9%,比2000年降低了7.7个百分点。

    新业态、新营销方式快速发展。“十五”时期,天津市以发展连锁企业,建立新业态零售业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到2004年天津市各种超市、专业(专卖)店已达1907家,遍及全市各区县,方便了居民生活。家乐福、家乐、乐购、沃尔玛等现代大型综合超市成为天津市连锁企业发展的龙头。其中民营企业——家乐超市在天津市已有分店16家,分别坐落在8个区,年销售额超20亿元,成为天津市最大的连锁企业。一些传统零售企业在寻求向外发展的同时,也在进行内部变革,引进新的营销理念,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融为一体,形成“一站式”购物。

    零售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十五”时期,天津市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目标,合理配置资源”的思路,加快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重组、引进、转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企业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2005年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零售企业达65家,与2000年相比成倍增长。2000年,国美电器进入天津市场,给家电市场带来不小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一种全新的、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天津市第一家专营家电商品的大型零售企业。

五、市场规模壮大,大型市场发展势头强劲,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随着天津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初级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到2005年,全市各类市场总数达693个,其中商品批发交易市场150个。2004年全市各类市场实现成交额929.33亿元,占贸易业销售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其中75个亿元以上的骨干市场总成交额达到608.35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65.5%,交易商品涉及上百个大类,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

六、商业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加速了零售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天津市加大了商业环境的建设力度,大卖场和便利店星罗棋布,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商业零售网点11044个,营业面积85万平方米。在市中心形成了以滨江道为中轴,和平路、南京路为纵深的商业区建设。改建后的和平路和滨江道,百年老店、大型商场、各品牌专卖店、专业店云集,成为天津商业的“金街”和“银街”,不仅实现了错位经营,增强了商圈的集聚效应,而且成为津门一景,给沿街商家带来了效益,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各商业企业也适时进行内部的店堂改造,以舒适的环境、醒目的标识、优美的音乐给顾客营造更加轻松的购物环境。华联商厦运动休闲区塑胶跑道的铺设、麦当劳滨江道店的重新装修、伊势丹精品区的开辟等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对繁荣天津市零售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区县相继建立起各自的商业中心或商圈。同时,社区商业、便利店等多形式、多业态的商业设施见缝插针,形成了一个集中与分散、高档与普及相交叉的商业布局,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初步建成了天津市零售市场多层次格局。


(张琦)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