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总量年均超过千亿


    “十五”期间,全市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突破,投资调控手段不断成熟,对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张,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1.年均完成投资超过千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九五”时期

    “十五”期间,天津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8.9亿元,年均完成投资在千亿元以上,比“九五”时期年均完成水平高出近1倍。投资年均递增速度为19.4%,比“九五”期间提高8.8个百分点。

    2.投资贡献率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多年以来,天津市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投资主导型特征。有关测算表明,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7,显示出投资与GDP之间的紧密联系。“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46.3%,投资已成为这一阶段拉动天津市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二、投资结构不断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随着天津市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九五”期间的0.6:49.7:49.7调整为“十五”的0.8:39.2:60。

    1.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第二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巩固了天津市工业基地的地位。“十五”期间,天津市第二产业共完成投资2095.2亿元,年均增长12.7%,增速高于“九五”时期7.9个百分点。随着工业东移步伐的加快,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75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4%,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8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八年“嫁改调”引进的资金、技术、管理积聚潜能不断释放,天津市工业的整体素质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使本市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巩固,为天津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功能。“十五”期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其总量远远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投资的总和,达到3203.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4%,远远高于“九五”期间17.5%的平均增长水平;所占比重也由“九五”期间的49.7%提高到60%。从投资方向上看,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140亿元,年均增长18.3%;累计竣工商品房面积4935.5万平方米,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3倍。大交通体系网络建设和改造快速推进。“十五”期间,天津市相继建成了津滨高速、津沽二线、津蓟高速、丹拉公路和津滨轻轨一期工程,不仅使公路运输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构筑起快速的交通体系;市内卡口道路改造以及地铁一号线工程基本完工,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能力;天津移动和联通扩容为电信行业的竞争提供了动力,满足了用户对电信服务业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及其他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先后建成了60所示范高中校,全市70%左右的学生可以进入优质高中学习;天津图书大厦、泰达图书馆、天津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内涵;卫生资源调整进展顺利,改造了海河医院和一中心医院,完成了传染病医院和人民医院工程的建设,新建了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加紧启动实施了一批高等院校布局调整以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还建成了友谊路家世界购物广场、万达商业广场、滨江金耀广场等一批大型现代化商贸设施。

    2.投资主体结构变化明显,民间投资登上舞台

    进入“十五”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天津市投资主体结构变化十分明显。从投资份额看,国有经济投资依旧占据主力地位,但相对份额减少;民间投资高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份额呈明显的上升势头;外商投资份额呈波动变化且有下滑迹象。

    民间投资三分天下有其一。“十五”期间,天津市民间投资已覆盖所有国民经济行业,其总量达到1655.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31%,主要投向为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同时,民间投资以24.5%的增长速度位居三种所有制投资之首。

    国有投资仍占主体。国有投资在基础产业部门中,继续发挥着人、财、物及管理体制上的优势,占据着主力位置。“十五”期间,国有投资累计完成2882.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虽然占比依旧较高,但比“九五”时期已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3.资金来源多渠道趋势更加明显,投资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

    以贷款、自筹资金为主体的资金构架初步形成。靠扩大招商引资、资本运作、吸引民间资金等多种手段,“十五”期间建设资金到位率大幅度提高,并形成了以贷款、自筹资金为主体的建设资金构架。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累计到位4013.6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4%;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在当年到位资金中所占比重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了4、4.8和3.5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影响投资增长的动力机制中,政策性因素在不断减弱,市场机制因素在不断提高,投资自主增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利用外资比重持续走低。“十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到位98.3亿元,仅占全部投资来源的1.8%,所占比重比“九五”时期低0.8个百分点;受外资大项目减少影响,“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432.7亿元,占全部投资来源的8%,所占比重比“九五”时期低10.2个百分点。

三、投资效果显著,增强了天津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十五”期间,列入天津市重点建设的项目近200个,约有14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38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工业方面,投产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传统技术改造项目,使工业利税大幅度提高;农业方面,农业产业化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电力方面,全市电力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大大缓解了电力紧张的局面;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更是带动了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极大地消除了“瓶颈”制约。重点项目主要新增能力:原油开采853.7万吨/年,发电101万千瓦,汽车21万辆/年,港口吞吐能力8400万吨/年,高速公路216公里,市区道路面积461万平方米,新建桥梁46座,医院病床5255个,大中小学学生席位15.6万个等。总之,“十五”期间,天津市建成投产了一大批项目,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投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1.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狠抓结构调整

    为控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国家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审批、信贷、土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于2004年上半年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38号)。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调控措施,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同时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努力加快国家鼓励和不限制行业的投资项目建设,二是积极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了房地产投资结构,增加了中小户型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正是由于及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得力措施,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

    “十五”期间,围绕“三步走”战略实施方案,积极筹划建设项目,充实项目库。共提出了35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近万亿元,每年从中筛选若干个项目作为重点前期项目,责成专人抓好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得到加强,一些重大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增强了天津市投资持续增长的后劲。

    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扩大了资金来源
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规范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法,确保了土地出让收益;另一方面,一些单位按照市场化方式,公开招投标拍卖冠名权、广告发布权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充足的到位资金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4.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200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天津市对企业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传统审批制度下的相关程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改革后,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进一步得到落实,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毛涛)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