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统计局

2006年3月3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加快“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366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457元,约合4328美元,增长12.8%。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28吨标准煤,比2000年下降了0.36吨。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50.34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4.1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6.5%和3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3:50.8:44.9变化为2005年的3:56:41。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9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7%、16.5%和11.6%。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700亿元,达到725.5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8%。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31.74亿元,增长28.2%。主要税种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增值税增长21.8%,企业所得税增长27.8%,营业税增长23.0%,个人所得税增长17.8%。全年财政支出5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3.23亿元,增长5.5%;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9.12亿元,增长7.1%;支援农业支出12.85亿元,增长17.6%。

  “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增幅比“九五”时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36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为19.8%,比2000年上升5.4个百分点。

劳动与就业

  全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安置就业26.2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76万人次,增长22.2%。实施积极的再就业政策,开发了公共卫生保洁、劳动保障协管、交通协管、旧楼区准物业管理等多渠道社会公益性岗位,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2万人。2005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538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51.11万人。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22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8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229.2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了45.7万人,成为吸收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31.83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90.19万人次达成初步意向。

  “十五”期间,我市实现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多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的3.91%下降到2005年的3.7%。

价  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点。从八大类构成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4%,涨幅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6.7%,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与上年持平;其他五类消费价格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9,由上年的上涨转为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1,涨幅比上年回落4个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2.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4.9,涨幅比上年回落10.5个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0%,涨幅比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我市价格总水平运行平稳。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7%,年均上涨1.1%,比“九五”时期的年均上涨率低0.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年平均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年平均下降0.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6.84亿元,增长20.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5.56亿元,增长22.4%。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543.16亿元,增长25.2%,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2%。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350.30亿元,增长39.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37.35亿元,增长20.4%,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0.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投资167.84亿元,增长87.8%;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39.47亿元,增长23.2%。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行业,这三个行业共完成投资857.61亿元。合计增长39.1%,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1.9%,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1%。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全市5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7.02亿元,其中,能源及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28.37亿元,高科技项目完成投资20.12亿元。民间资本增速快、比重升,全年完成511.42亿元,增长32.4%,占全市的比重为33.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资本150.02亿元,下降19.0%,所占比重为9.9%。

  “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38.9亿元,年均完成投资在千亿元以上,比“九五”时期年均完成水平高出近1倍。投资年均递增速度19.4%,比“九五”期间提高8.8个百分点。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97.49亿元,增长0.2%;畜牧业产值102.71亿元,增长7.5%;渔业产值36.25亿元,增长10.6%;林业产值1.89亿元,增长13.6%。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1.49万亩,粮食总产量137.5万吨,比上年增产12.23万吨。棉花产量8.35万吨,比上年减少3.68万吨。肉类总产量57.78万吨,增长7.5%。牛奶产量63.41万吨,增长16.9%。水产品产量33.81万吨,增长9.1%。蔬菜产量542.74万吨,下降7.3%。禽蛋产量23.47万吨,下降3.7%。

  农业园区化、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以津南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宁河国家级原种猪场为龙头的一批高水平种养业园区,重点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了园区化。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3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占总农户比重达到70%,比“九五”末提高37个百分点。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95万亩,比“九五”末增长46.8%。百亩耕地拥有机械动力达到98.4千瓦,比“九五”末提高20.7%。

  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取得农业科技成果466项,其中13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科技奖励,在黄瓜育种、杂交粳稻育种、农产品保鲜、葡萄酒加工和动物胚胎克隆技术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工  业

  全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884.8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83.02亿元,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6774.10亿元,增长20.8%。 

  优势产业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51.35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1.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141.37亿元,增长1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6%,其中电子信息业产值1682.37亿元,增长17.3%,占全市工业的24.8%。

  产销衔接良好,出口增长较快。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8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产销率达到100.6%。其中出口交货值实现1759.22亿元,增长24.3%,占销售产值的25.8%。

  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天然原油产量1782.88万吨,比上年增长23.6%;天然气8.79亿立方米,增长5.8%;发电量365.69亿千瓦时,增长8.7%;生铁660.24万吨,增长33.8%;钢材1664.04万吨,增长22.2%;无缝钢管174.59万吨,增长10.6%;水泥519.15万吨,增长4.2%;移动电话机6319.82万部,增长28.4%;轿车32.56万辆,增长48.1%;布2.58亿米,增长7.0%;服装17815.94万件,增长13.0%;精制食用植物油51.57万吨,增长22.3%;微波炉1431.15万台,增长5.1%;中成药6150.64吨,增长24.2%;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51841万块,增长10.8%;干电池(折1号电池)37034万只,增长26.8%。 

  工业经济效益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高增幅。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6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税总额760.75亿元,增长27.2%。利润和税金保持同步增长,实现利润520.18亿元,增长27.2%,实现税金总额240.57亿元,增长27.1%。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4.85,比上年提高20.5个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4.34%,提高1.0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26%,提高0.3个百分点。 

  “十五”时期,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5%,比“九五”时期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连续突破4个千亿元,年均增长23.7%;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6%。

建 筑 业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5.54亿元,增长13.5%;完成总产值725.26亿元,增长14.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70.28万平方米,增长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17.95万平方米。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180家,实现利润14.63亿元,增长27.7%,实现税金21.58亿元,增长17.3%。

  “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比“九五”时期提高4.2个百分点。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有28项工程获国家级奖项,280项工程获市优工程奖。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30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货运量继续增加。全年货运总量39748.7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公路运输19850万吨,增长1.0%;铁路运输6793.95万吨,增长11.2%;水路运输12367.77万吨,增长7.7%。公路、水路、铁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49.9%、31.1%和17.1%。港口货物吞吐量24068.8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进港9369.3万吨,增长26.6%,出港14699.5万吨,增长11.2%。集装箱吞吐量480.1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5.8%。机场货邮吞吐量8.02万吨,增长13.0%。
旅客运输增长迅速。全年旅客运输量4687.29万人,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铁路1558.43万人,增长4.6%;公路2961万人,增长20.5%。机场旅客吞吐量213.65万人,增长25.3%。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12.6万辆,其中轿车50.3万辆。私人机动车达到81.5万辆,其中轿车37.4万辆。

  运能运力继续提高。“十五”期间,新建和改造港口泊位21个,五万吨级以上泊位由“九五”末期的3个增至15个,累计新增能力9362万吨,开辟内外贸集装箱航线44条,新建3个内陆“无水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天津机场航线达到65条,通航城市54个。

  电信和邮政业务加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6亿元,增长20.3%,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增长33.3%。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376公里,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33万门,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39万户。全年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103亿次,长途电话通话量9.5亿次,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0.22亿次,增长37.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03万户,当年新增用户200万户,短信业务总量达到45亿条,增长55.2%。全年发送函件8754万件,其中特快专递332万件,增长13.3%。当年新增邮政局所54处,总数达到454处。

国内商业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48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市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商品购进总额3620.5亿元,全部商贸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总额达到4820.22亿元。

  零售市场购销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0.06亿元,增长13.9%。消费热点趋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2倍,石油及制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俱类零售额增幅均超过40%。餐饮业零售额完成159.49亿元,增长20.9%。“十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4931.17亿元,年均增长13.5%。

  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快速发展。2005年末,全市成交金额超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达57个。会展经济蓬勃兴旺,津洽会、啤酒节、PECC博览会、手机配套会等成为天津的品牌展会。

  商业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友谊新天地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建成开业。“十五”期间,全市累计竣工商业设施面积431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设施增加123个。菜市场改造建设、社区商业等商业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6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引进了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渤海财产保险公司开业,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天津的渤海银行目前已正式开业,成为1996年以来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2926家,从业人员4.62万人。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90.50亿元,比年初增加907.35亿元,比上年多增128.03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448.99亿元,增长1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84.40亿元,增长14.3%。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22.38亿元,比年初增加648.94亿元,比上年多增154.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77.95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余额2255.23亿元,增长21.9%。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75.2亿元,增长22.6%,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4.56亿元,下降33.8%。年末全市银行类机构1548家。

  金融要素市场平稳。2005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股票24只。全年各类证券成交额1097.5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1018.53亿元,债券成交额44.67亿元,基金成交额34.3亿元。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258.86万手,成交金额1201.47亿元。年末共有证券营业部75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12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证券帐户开户数101.3万户。全年调剂外汇总额2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调入外汇12.46亿美元,增长60.2%,调出外汇8.83亿美元,增长9.0%。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7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8.86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17.4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款10.74亿元,人身险赔付6.72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类机构427家。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16.04亿元,增长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7.54亿元,增长24.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34.93亿元,增长34.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41.75亿元,增长47.8%。我市房地产市场在国家重点宏观调控下,保持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全年商品房开发施工面积3470.57万平方米,增长21.1%,其中住宅2827.87万平方米,增长20.2%;商品房竣工面积1479.22万平方米,增长33.5%,其中住宅1270.96万平方米,增长25.3%。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938.02万平方米,增长10.7%;实现商品房现房销售收入367.56亿元,增长39.3%。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积854.9万平方米,其中,私房799.1万平方米,公房置换55.8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金额212.3亿元,其中,私房195.3亿元,公房置换17亿元。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全市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758.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905.2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5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所有制结构继续呈现多元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3298.04亿元,增长19.0%,占48.7%;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525.72亿元,增长26.8%,占37.3%;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653.67亿元,增长22.7%,占9.6%。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256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私营个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达到886.65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2%。年末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金1620.33亿元,比年初增加349.05亿元。私营和个体经营户达到25.4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73万户。从业人员114.16万人,比年初增加12.29万人,其中私营88.7万人。全年实现销售及营业收入1306.17亿元,增长36.2%,其中私营企业完成747.87亿元,增长38.2%,个体经济完成558.30亿元,增长33.5%。全年实现税收61.07亿元,增长21.4%,其中私营48.86亿元,增长27.9%。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5701亿元,所有者权益1915亿元,国有资本分布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比重达到70%,17户国有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力度加大,全年872宗国有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交易,实现交易额218.68亿元。其中跨区域交易额30.31亿元,市内交易额188.37亿元。

  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取得新进展。截止2005年末,全市有2637户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多元化改制,改制面由上年的61.7%上升到76.6%。全市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工业战略东移加快推进,累计有210户企业迁入滨海新区。

社会保障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0.6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99.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97.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62.91万人,生育保险覆盖157.42万人。进一步完善了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连续5年调整全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2000年的350元增加到2005年的590元。

地区合作

  全年吸引外地资金实际到位额339.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4%。从资金来源看,来自京冀地区的投资到位额138亿元,“长三角”地区72亿元,“珠三角”地区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9%、60.3%和69.7%。房地产业吸引内资实际到位额达到149亿元,占全市的43.8%。

  天津对甘肃省、西藏昌都地区、重庆万州区和新疆喀什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33.87亿美元,增长27.1%。其中出口274.15亿美元,增长31.4%,进口259.72亿美元,增长22.8%,实现贸易顺差14.43亿美元。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9%。机电产品出口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市的67.5%,比重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4.7亿美元,增长2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20.2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0.3%,增长29.1%,国有企业出口33.79亿美元,增长23.8%。
“十五”时期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5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8倍,其中,出口838亿美元,进口820亿美元,均比“九五”时期增长1.8倍。 

利用外资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09家,增长18.8%;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73.23亿美元,增长31.0%;实际到位33.29亿美元,增长34.6%。外商独资企业成为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全年实际到位22.72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8.3%。服务业直接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到位7.9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3.7%,增长19.7%。来自法国、德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合同外资额分别增长3.2倍、1.7倍、1.1倍、95.2%和86.0%。

  “十五”时期,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3.35亿美元,年均递增32%。截止2005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10个,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14家在津落户。“十五”时期,制造业实际到位外资比“九五”时期增长1.3倍。

对外经济合作

  2005年我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新签合同907个,合同额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实现营业额3.2亿美元,增长18.7%,在外投资涉及化工、制药、建材、食品、服装等多领域。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800多人次,期末在境外1.31万人。全年新批境外机构75个,新批境外投资生产企业54个,总投资5048.83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371.54万美元。截止年末,全市共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企业54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81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力度加大,全年签定技术引进合同580项,合同金额6.57亿美元。国际交流活动频繁,成功举办了亚欧财长会议、意大利天津周、新加坡天津周等活动,扩大了天津的影响。

旅  游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7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创汇5.09亿美元,增长23.4%。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长12.8%。全市共有14.6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47.3%,旅游支出19.21亿元,增长47.4%。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11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2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35家。  

滨海新区

  全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8%;完成工业总产值3996.73亿元,增长3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31亿元,增长22.6%;外贸出口184.69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7.4%,增长34.8%;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51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9.6%,增长37.6%;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26.46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9.5%,增长5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6.52亿元,增长14.7%。

  新一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 对外现代交通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快,京津城际轨道客运专线、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改造扩建、天津港扩建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天津碱厂搬迁改造项目启动,天津新港船厂搬迁项目签约,中国石化天津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国唯一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签约落户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完成围海造陆12.1平方公里。
  对腹地的辐射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进出口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全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819.29亿美元,增长20.9%。在天津口岸进出口额中,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辽宁、山东等地区进出口额比重达到53.9%。天津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区正式运行,全年保税区实现进出区货物总值18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进展。年末实有城市铺装道路长度5460公里,铺装道路面积6669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10.41平方米。中心城区快速路实现通车120公里,地铁一号线建成试通车,京津城际快速铁路工程开工建设,蓟港铁路,黄万铁路正在建设中。 “十五”期间,津滨轻轨投入运行,新增高速公路299公里,建成了津蓟、津晋、唐津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03公里。五年来,新建和改造京津、杨北、津港等55条干线公路,改造农村公路2804公里,新建和改造了紫金山路、咸阳路、水上北路等385条城市主次干道,新建大中型桥梁94座。

公用事业

  2005年,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58.95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750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8885万立方米。城市居民家庭燃气用户227.64万户,气化率为98.45%。地下管网服务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全市新增供水管道1951公里,新增供气管道2609公里,新增排水管道3857公里。继续发展集中供热,当年新增供热面积2600万平方米,五年全市新增住宅集中供热面积489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3.2%,比“九五”末提高29.7个百分点。新建、扩建了纪庄子、咸阳路、北仓等9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双口、大韩庄、双港、蓟县4座垃圾处理场。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分别达到75%和81%,比“九五”末分别提高16和18个百分点。新建、改建了一批公交场所,公交运营车辆6794辆,年内更新691辆;完善了公交线网,年内新辟公交线路30条,市内公交线路达到428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89000万人次。运营出租车31939辆。

海河综合开发与市容整治

  海河综合开发取得快速进展。经过三年建设,清淤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堤岸改造17公里,大沽桥通车,奉化桥、保定桥主体完工。新建和拓宽海河西路等28条临河道路,建成音乐公园等6处大型绿地,整修风貌建筑42栋,凤凰广场商贸区、运河商贸区、水上运动世界等商贸区相继开工建设,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市容市貌变化显著。“十五”期间,新建绿地面积857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九五”末的25.1%提高到36.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1平方米。“十五”期间,全面完成海河干流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建成了翔宇公园、北辰公园、红桥公园等一批公园和大型绿地;完成了津河、卫津河、长泰河等10条、总长104公里市区二级河道改造,改善了河道两岸环境。

资源与环境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经营性用地实现了“招、拍、挂”,建立了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全年征地4212.7公顷,“十五”期间,连续五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取得成功,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检查评估。蓝天、碧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创模细胞和安静六大环保工程的实施成效显著。全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占全年天数由2001年的47%上升到2005的81.6%。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保障了广大市民饮水安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以上。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共建成安静居住小区97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569.9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建成烟尘控制区48个,烟尘控制面积574.6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5年来,全市共创建生态村113个,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4个。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2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5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3万公顷。

信息化建设

  “十五”以来,我市建设提升了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南开之星”超级计算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国家防病毒中心、今晚呼叫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功能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末,全市铺设光纤达70万芯公里,通信能力城乡覆盖率达到100%。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能力达到2000G,城市出口带宽121G,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266万户,宽带用户65万户。启动数字电视试点工作,具备150套数字电视播出能力,试点用户1万户。

  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市电子政务专网覆盖了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近200个,区县电子政务网络已延伸至区属委办局和乡镇街,市区两级政府全部建立了门户网站,初步实现了政务公开、网上办公、招商引资、便民服务等功能。经过连续四年政府网上办公“百项工程”的实施,市级政府机关累计实现网上办公项目1200余项,涉及79个委办局。开通8890为民服务呼叫中心成为群众与服务部门和服务企业联系的桥梁。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重点信息系统工程相继启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都实现了商业信息化,90%的大型企业、50%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全市1800所大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其中800所实现了光纤接入。

质量监督

  2005年,全市共有依法设置的质检机构19个,计量检定机构2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免检企业有11家,累计44家,通过国家审定的免检产品有11种,累计达到47种。2005年新创中国名牌产品6个,累计达到15个。新创天津名牌产品19个,累计达到209个。全年制定和修订企业产品标准3636种,企业标准总量达3.3万种。定期监督检验3636家企业的4493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8.5%。专项监督检验商业企业207家,检查商品352批次,批次合格率72%,完成计量仪器检定10.28万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占88.5%。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QS产品)食品企业有243家。累计发放体系认证证书3033个。取得“3C”产品认证企业有609家,发证3244张。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力度加大,全年共受理出入境报检15万多批,货值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

四、社会事业

科  技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657件,专利授权3045项。我市科研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508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7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21项。应用技术成果1232项,软科学成果86项,基础理论成果190项。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0.71亿元。当年执行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468项,成果推广及产业化计划404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22项,火炬计划103项,星火计划105项。当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项,新增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5项,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38项。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三位。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西夫韦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美国专利授权,已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基因芯片研究已申请专利94项,体液重要致病菌检测基因芯片进入临床试验。药物研发取得进展,全年获新药证书51个,新药临床批文92个。利用胚胎克隆技术在国内首次克隆出波尔山羊。集成电路SOC芯片设计达到90纳米的国际先进水平。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纯电动汽车等研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无缝钢管、皮质激素、复方丹参滴丸、力神锂离子电池、中空纤维膜材料和组件等一批自主创新新一代标志性产品已形成产业规模。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

  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7900多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0家,全市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达到126个,在站博士后500余人。全市高级以上技术工人达到15.7万人,占技术工人队伍的22.4%,比“九五”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新技术产业园区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技工贸总产值627.44亿元, 增长28.6%;实现利润总额41.02亿元,增长76.9%;实现税金总额40亿元,增长14.0%;出口销售收入24.53亿美元,增长50.1%。华苑产业区显示了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外贸出口值7.36亿元,增长46.6%;财政收入14.3亿元,增长20%以上。

教  育

  全年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招生10.36万人,比上年增长7.7%,当年毕业6.92万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33.16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1.02万人,比上年增长9.7%,当年毕业0.6万人,年末在学研究生2.85万人。年内全市共有12576名贫困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7946万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4%。成人高等教育初步形成高标准职教体系,当年招生3.52万人,毕业2.88万人,年末在校学生8.44万人。

  全市当年招收初中生9.98万人,当年毕业13.91万人,年末在校学生34.02万人。招收普通高中生7.44万人,当年毕业5.73万人,年末在校学生21.7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4.42万人,在校学生13.54万人。小学当年招生7.84万人,毕业11.48万人,在校学生55.1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生升学率96.22%。已累计建成48所示范性高中,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超过75%。

文  化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科技馆19个,博物馆17个,公共图书馆32个。全市现有广播节目9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市级电视节目13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3%,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94万户。我市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取得巨大成功,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5个外地展团、500余家出版社,近10万书商来津参与订货,参加书市选购图书的总人数达到5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 “2005相约环渤海中外交响乐经典作品演出季”、“华夏神韵--第二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和天津市精品剧目国内巡回演出活动。精心组织了意大利天津周各项文化活动。举办了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和第五届滨海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卫  生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89个,其中医院27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1个,妇幼保健机构2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6.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51万人,注册护士1.96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急救中心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展到8个区县,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全年无偿献血9.1万人次。

体  育

  在全国十运会上,参赛的天津体育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夺得了15.5枚金牌、13.5枚银牌和11枚铜牌,奖牌榜位次由上一届的第17位提高到第10位,创造了天津体育史上的最好成绩。“十五”期间,竞技体育有了长足进步,五年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重大赛事中共夺得65枚金牌、56.5枚银牌、52枚铜牌,在国际重大赛事中夺得17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天津女排夺得国内赛事大满贯。群众体育工作始终保持全国领先,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健身公园和健身广场,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已建立3000余个晨晚练辅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3000余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达总人口的35%。

社会福利与救助

  政府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5万人,城乡低保对象18.27万人。各种福利院床位19748张,收养13471人。全市城乡老年福利机构258个。全市有救助站9个,全年救助13684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2139处,社区服务中心11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02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5亿元。全年接受社会捐赠1760.5万元。

残疾人事业

  当年全市特殊教育招收新生200余人,在校生达到2600余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留率达到95%以上。年内新办福利企业5家。 “十五”期间累计安排8.03万残疾人就业,其中城镇3.23万人,农村4.8万人。2005年,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34枚金牌,28枚银牌和42枚铜牌;在世界大赛中获得8枚金牌,7枚银牌和5枚铜牌。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我市残疾人演员获得2金1银3铜。举办了第二届残疾儿童艺术节和天津市残疾青年书画展。新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普遍建设无障碍设施,并对原有道路和建筑物进行了大规模无障碍改造。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  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043万人,户籍人口939.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91万人,非农业人口562.40万人。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44‰,人口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3‰,我市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

居民收入与消费

  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3929元,增长13.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长10.4%。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53元,增长9.7%。其中衣着、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支出分别增长了11.9%、20.9%和26.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0元,增长8.9%,其中衣着、交通通讯支出分别增长23.1%和12.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22.1部、家用电脑51.1台、微波炉74.3台、热水器86.5台、轿车3辆。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95台、电冰箱84台、抽油烟机18台、热水器32台、微波炉16台、移动电话89部、电脑10台。

  “十五”时期,我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平均递增10.7%和10.5%,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6.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8.3%,分别比“九五”末期降低3.4和4.3个百分点。

居  住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8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2.5平方米。全年拆迁房屋面积346.3万平方米,动迁居民6.2万户。累计有9400户中低收入群众住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施了旧楼区综合整治,累计完成了640片、1813万平方米旧楼区整修。据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末,居民家庭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比率已达53.1%,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居民家庭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稳步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11.5%。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很重,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偏低,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注:
1.2005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按国家统计局要求,本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历史数据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作了相应调 整。
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在校大学生人数(不包括外地在津学生)与学龄组人口的比例,表明一个地区提供 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