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新特征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阶段,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市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转型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增速换档质量提升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经济平稳增长。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5726.93亿元,增长10.0%,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5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766.08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7079.1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759.32亿元,增长10.4%,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8.76万人,增长0.4%;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就业人口达到877.21万人,比年初净增加29.75万人。三是物价稳中有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最低涨幅,低于3.5%的调控目标。

1  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速度

 

2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35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1486.88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2%,服务业税收贡献率达到68%,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增长11.9%,营业税增长12.6%,企业所得税增长15.1%。二是投资效益不断提高。我市投资总量超过万亿后,更加注重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益并举,投资强度、投资效果系数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投产项目个数占施工项目比重)达到65.8%,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实施21项增收措施,企业养老金实现十连增,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等进一步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0.8%。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5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煤炭减量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4336.22万吨,比上年减少236.04万吨,下降5.2%。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

(二)产业动力加快转换

新兴产业发展快于传统产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35.03亿元,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连续4个月稳定在这一增速,39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一是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48.05亿元,增长9.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6%,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5个行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二是高耗能行业增势放缓。主动关停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合计增长4.7%,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部分低附加值、高耗能产品有所减产,水泥、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下降1.0%1.4%0.5%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速度

 

服务业发展快于工业。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快于工业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50.71亿元,增长8.6%;金融业增加值1422.28亿元,增长1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0.72亿元,增长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632.29亿元,增长19.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620.26亿元,增长20.4%;房地产业增加值550.86亿元,增长1.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30.28亿元,增长4.8%

(三)需求结构逐步升级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4.09亿元,增长15.1%。其中,城镇投资10986.50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667.59亿元,增长12.6%。一是实体投资支撑作用增强。实体经济投资7759.33亿元,增长18.9%,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6.6%,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产业投资75.50亿元,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4845.20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6065.80亿元,增长15.4%,占城镇投资的55.2%,其中,信息、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8.1%57.8%37.1%。三是优势产业投资贡献突出。八大优势产业投资4393.24亿元,增长20.5%,比上年加快7.8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0%,提高1.7个百分点。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速度

 

大众化服务消费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8.65亿元,增长6.0%。从全年走势看,一季度增长4.0%,上半年增长4.5%,前三季度增长5.1%,全年增长6.0%,呈逐季回升态势。限额以上21个商品大类中,15类商品零售额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一是文化旅游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9%;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96.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90亿美元,分别增长11.9%15.4%。二是网络消费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124.86亿元,增长62.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个百分点。三是大众餐饮消费稳中有升。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05.61亿元,增长16.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占全市营业额的8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累计增长速度

 

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9.12亿美元,增长4.2%。其中,进口813.16亿美元,增长2.3%;出口525.97亿美元,增长7.3%,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一是自主出口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出口229.31亿美元,增长11.2%,快于加工贸易(3.6%7.6个百分点,已连续24个月保持增速领先;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到43.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增长,租赁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新型贸易方式出口分别增长25.5%50.3%。二是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6%20.0%0.5%,占全市出口的37.5%。新兴市场中,对澳大利亚、东盟、南非出口分别增长17.4%13.0%11.8%。三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出口主导。机电产品出口358.32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9.4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68.1%37.9%

6:外贸出口与进口累计增长速度

 

(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民营经济成为亮点。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注册企业56945户,其中民营企业54580户,增长79.9%,占新注册企业的95.8%。民营经济增加值7100.42亿元,增长14.9%,快于全市经济4.9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5.1%。民营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57.46亿元,增长2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39.1%。民间投资6743.68亿元,增长32.1%,快于全社会投资17个百分点,比重达到57.9%。民营企业出口114.69亿美元,增长22.9%,快于全市出口15.6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累计达到6.10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3家。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推动5841家企业完成6902个转型升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3%。持续推进金融创新,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73家,融资租赁机构达到267家,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4家,合同外资额228.20亿美元,增长10.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88.67亿美元,增长12.1%。其中,制造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83.29亿美元,增长15.6%;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2.89亿美元,增长8.6%,占全市的54.5%。全市实际利用内资3600.32亿元,增长15.4%;其中,北京与河北企业在津投资1493.36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1.5%

 

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增大的下行压力下,我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市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

在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全国经济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一是出口维持低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增长7.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的64%,仅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3.7%,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0.7%,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年扩大0.7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价格分别下降5.1%8.6%7.8%。三是产销衔接水平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8%,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化学制品等行业产销率分别为94.3%94.4%。四是部分支柱商品销售放缓。限额以上金属材料类销售额增长17.0%,比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增长11.6%,回落44.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下降1.9%,降幅比上年扩大1.8个百分点。

(二)工业稳定增长困难较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工业总产值增长7.3%,分别比上年回落2.9个和5.8个百分点。一是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减弱。现代冶金、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现代冶金工业产值增长7.0%,回落4.7个百分点;石油化工产业产值下降1.4%,其中石油开采行业产值下降6.4%;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仅增长2.4%,回落21.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产业产值增长6.9%,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0.4个百分点。二是超过四成企业生产下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生产出现下滑的企业比重已超过四成,产值合计下降18.5%。三是新项目贡献减弱。新增企业户均产值规模为1.24亿元,上年为1.64亿元;新增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1.5%,与上年相比明显回落。

(三)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期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一是商品房销售持续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2.7%,楼市新政效应初步显现,四季度各月累计降幅分别为13.5%13.4%12.7%,降幅逐月收窄,但下降趋势依然持续。二是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各月同比涨幅稳步回落,其中9月份价格自201211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已连续4个月处于下降区间,且降幅逐月扩大;各月环比涨幅也呈回落态势,自6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三是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趋紧。受商品房市场成交量萎缩和银行信贷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情况不乐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本年到位资金增长2.2%,比上年回落26.5个百分点,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12.6个百分点,其中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分别下降55.7%34.4%

(四)企业盈利能力有待增强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利润仅增长2.5%,其中,黑色冶金、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三个行业利润合计446.14亿元,约占全市工业的21.8%,利润分别下降11.0%7.0%9.5%。主要影响因素:一是要素成本断高2014年,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占86.31元,同比增加0.39元。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于土地、劳动力、融资等方面。从劳动力成本看,随着社保政策的调整、劳务派遣工规范政策的实施以及最低工资的上调,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从41起,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上调至1680元;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8.9%。从融资成本看,尽管存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下调,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偏高,商业银行普遍通过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定价补偿信贷风险,据人民银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一般上浮30%左右。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未现改善迹象。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两大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持续下降,且呈现“购销倒挂”趋势。自20136月份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降幅始终大于购进价格,“高进低出”使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7%,降幅大于购进价格0.8个百分点。

 

 

郑礼  戴颖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