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社会发展报告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美丽天津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城市升级版,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常住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人力资源供给相对充足

 

1. 三成人口为“新天津人”

居住证制度正式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完善,对外来人口的吸纳效应持续显现,城市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0万人,增量比上年减少14.46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1.4%,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外来人口增加35.2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79.1%

1  2010-2014年天津市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变化情况

 

2.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2014年末,全市少年人口(0-14岁)148.5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1199.0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9.0%,回落0.3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169.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2%,上升0.4个百分点。尽管老龄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市人口年龄结构仍保持“橄榄型”合理分布,人口总负担系数26.50%,比上年末提高0.36个百分点,人口红利期依然持续(人口总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

3. 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

“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启动实施,引进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3人,引进外地人才2936人,高端人才引进战略促进全市人口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末,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5.42年,比上年末提高0.16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2年,提高0.48年;每十万人口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5226人,增加4187人。

4. 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单独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全年共受理申请27134例,审批通过26444例,其中,已领取二孩生育服务证9596例,出生4855人。201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19‰,比上年回落0.09个千分点;死亡率6.05‰,上升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14‰,回落0.14个千分点,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波动回落趋势。

 

二、劳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1. 积极就业政策成效凸显

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一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连续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房租补贴、创业孵化补贴等23项创新政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二是开展就业创业助力行动,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6亿元,是上年的3.3倍;扶持3.1万人创业,带动10.5万人就业。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发职业培训包433个,21.7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全市新增就业48.76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6%

2. 就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2014年末,全市就业人口总量877.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691.45万人,增加27.57万人。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67.98万人,减少1.01万人;第二产业341.51万人,减少12.34万人;第三产业467.72万人,增加43.1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继2013年首次超过50%后,进一步提升到53.4%。其中,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49.9%24.1%15.0%12.9%

2  2010-2014年天津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升级态势逐步显现

 

1. 多举措促进居民增收

21项居民增收措施全面落实,企业养老金实现十连增,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调整为1680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体,财产性收入增速保持领先。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18797元,增长9.6%;转移净收入7037元,增长5.2%;财产净收入3230元,增长12.8%;经营净收入2442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9941元,增长11.7%;经营净收入4791元,增长8.8%;转移净收入1483元,增长9.3%;财产净收入799元,增长15.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21回落至1.851

2. 大众化服务消费升温

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290元,增长8.9%。其中,体现发展与享受需求的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文化娱乐、租赁房租、饮食服务、家庭服务、衣着加工等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6.1%28.0%24.3%22.9%21.7%;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人均药品支出下降9.3%,医疗费支出下降14.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739元,增长10.0%;其中,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食品烟酒等支出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5.0%16.1%14.9%11.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31.4%,分别比上年回落3.4个和3.5个百分点,反映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3. 价格总水平稳中有落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最低涨幅。一是价格涨势稳中趋缓。一季度上涨2.9%,上半年上涨2.5%,前三季度上涨2.1%,全年上涨1.9%,涨幅逐季回落。二是食品价格贡献减弱。食品类价格上涨3.0%,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对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贡献率为50.8%,低于2010-2013年的平均贡献率(67.4%),表明食品价格仍是拉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因,但影响程度有所减弱。三是服务价格影响凸显。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8.9%

3  2014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四、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1. 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

强化制度公平和兜底保障,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促进各类群体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一是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居民保筹资补助标准、住院报销比例都有新提高。2014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23.6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09.5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14.03万人。二是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维护各类群体参保权益。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57.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5.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1.84万人。三是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防失业、促就业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287.57万人,增长3.2%。四是全面启动工伤预防,工伤康复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参加工伤保险345.18万人,增长3.0%

1  天津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013

20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493.08

509.59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508.44

514.0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520.67

545.4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106.41

111.84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

278.69

287.57

城镇职工工伤保险

335.06

345.18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

249.14

260.73

 

2. 民生保障底线进一步筑牢

加快健全大救助制度体系,建立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六类救助对象的救助机制,编牢织密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一是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40元和440元,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标准均有所上调。2014年末,城乡低保对象23.72万人,其中,城镇13.58万人,农村10.14万人。二是落实价补联动机制。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联动机制补助范围有所扩大,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助1.03亿元,受益群众381.3万人。三是健全“三级”救助网络。市级层面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区县层面实现社会救助多部门协作机制全覆盖;街道层面实现社会救助受理窗口全覆盖。全市设救助站11个,全年救助11881人。

3. 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全力提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将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提高至每张床位最高3万元,建立差别化运营补贴制度,养老机构接收失能老人床位运营补贴提高至每年2250元。二是开展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南开区、和平区为试点,探索社会力量承接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管理运营改革;以武清区、宁河县、静海县为试点,探索困难老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统筹,首批惠及6692人。三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4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3981张,总数达到60247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8个,总数达到606个,实现街镇全覆盖。

 

五、医疗服务环境切实改善,群众健康保障有效加强

 

1.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优化

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附院、环湖医院等新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2014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4990个,比上年末增加294个;卫生机构床位60984张,增加3241张;卫生技术人员84783人,增加3800人。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再上新水平,每千人口医院床位3.50张,比上年末增加0.1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3人,增加0.01人。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办医,一批社会办医项目陆续建成,全市民营医疗机构达到1290余家,社会办医床位占全市医疗床位的18.2%,比2010年末提高13.4个百分点。

2  2010-2014年天津市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卫生事业

机构

()

卫生机构

床位数

()

卫生技术

人员数

()

2010

2687

48828

70040

2011

4431

49423

73321

2012

4551

53509

76922

2013

4696

57743

80983

2014

4990

60984

84783

注:2010年卫生事业机构不含村卫生室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完善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43项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本地项目,合计执行1880项。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1%,基本医疗服务“15分钟步行圈”初步形成。持续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2014年全市产妇死亡率9.28/10万,连续9年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4.40‰,连续10年控制在6‰以下,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比肩发达国家标准。

 

六、美丽天津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宜居城市活力尽现

 

1.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全面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9.4%3.5%3.2%1.2%。一是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严格落实“五四三”大气污染治理思路,改造关停燃煤锅炉,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实行机动车限行,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二是大力推进清水河道行动。综合治理河道1617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全市污水处理率91.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加快推进清洁村庄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集中开展绿化和卫生清整,建设清洁村庄2000个、美丽村庄150个。四是扎实推进清洁社区行动。完成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成片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三个全覆盖”,开展绿荫泊车管理试点,建设美丽社区174个。五是积极推进绿化美化行动。新建提升各类绿地278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是上年的4.4倍;建成区绿地率3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4  2010-2014年天津市建成区绿地率

 

2. 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健全市容环境保障常态机制,“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大气靓丽”的城市风貌初步形成。一是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实施机动三轮车专项治理,进一步提升海河两岸整体环境,集中整治机场、港口、车站和一些重点地区,打造了一批城市靓丽节点和窗口。二是实施城市夜景建设,加强功能性照明,提升景观性照明,津城夜环境更具品质特色,道路路灯开启率100%,路灯设施完好率98%。三是全面提升环卫装备,对垃圾清扫、收运、处理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城市更加干净整洁,道路机扫水洗率由30%提高到75%,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7%

 

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载体功能全面提升

 

1. 大交通体系日益完善

加快建设“两港四路”,全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构建服务区域、紧密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脉络更加畅通。国际邮轮码头二期投入使用,年旅客接待能力增加42万人次,总接待能力达到92万人次。滨海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正式运营,地铁2号线延伸到机场,异地候机厅达到12座,实现京津空铁联运一小时通达,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207.30万人次,增长20.3%,增速领跑全国干线机场。津保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延伸线等加快建设,于家堡中心站主体完工。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和“瓶颈路”,京台高速天津段建成,京秦、津石高速快速推进。年末城市铺装道路长度7275公里,新增342公里;铺装道路面积13144万平方米,新增704万平方米。地铁5号、6线顺利推进,4号、10号线启动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2. 现代化公交服务升级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八大工程”,开通夜班线路、接驳线路和定制线路,环城四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一是公交承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新辟公交线路91条,年末公交线路达到657条,启用公交专用道41公里;新增公交车辆2500部,累计突破1万部,达到11164部。二是公交现代化建设提速。积极发展“智能公交”,开通手机APP智能公交查询系统,全市电子站牌达到176块;大力推进“绿色公交”,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24%。三是公交出行量快速增长。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18.09亿人次,增长12.5%。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99亿人次,增长23.2%;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5.10亿人次,增长10.6%

5  2010-2014年天津市轨道交通客运量

 

3.“惠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推进水、气、热主干管网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公用事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供水旧管网改造8.5万户,二次供水提升改造80处,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47.15万立方米/日;燃气户内旧管网改造3.5万户,软管连接改造48万户;改燃并网锅炉房43座,集中供热旧管网改造29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67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桥梁设施200处。加快实施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1万套,建成7.7万套,新增住房补贴家庭1万户,西于庄危陋房屋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三年综合改造任务,1340个小区居住功能明显提升,310万群众受益。

4.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扎实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新建农民安置住宅540万平方米,竣工53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农村危陋房屋两年改造任务,1万多户困难家庭住上新农居;“三改一化”试点进展顺利,近20万农民成为拥有“四金”的新市民。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82.28%,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

 

八、社会治理创新继续深化,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1. 依法治市取得实效

大力推进“法治天津”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完善法治便民举措。全市法院统一建立窗口接待与12368电话咨询等方式相结合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加强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强化巡回法庭、假日法庭、社区法庭工作,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全年审结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物业服务等一审民事案件98628件,有效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二是妥善化解民生纠纷。加强信访接待室规范化建设,主动提供法律指南和人性化服务;采取约访下访、网上视频接访、12309举报专线等方式,着力解决控告难、举报难、申诉难问题。三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依法惩治利用网络实施的诽谤、敲诈勒索、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促进公民自觉守法。

2. 社区治理创新升级

继续深化“1346”社区建设模式,切实提高便民惠民水平。一是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社区活动。推行民情日志,了解民意民需,搜集居民建议万余条,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6000余个,通过联系帮扶,新建、改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57个,新成立社区社会组织1130个,开展志愿服务3340余次。二是健全社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提升改造旧楼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成立群众监督员队伍,确保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与后续服务管理无缝衔接;成立社区物业管理专职工作者队伍,开展专业化培训,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专业力量。三是提升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能力。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员制度,90%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取得从业证书,社区工作者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

3. 社会组织活力增强

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的重要作用。一是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取消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行政审批项目和筹备登记阶段。2014年末,全市有律师事务所533家,比上年末增加62家;执业律师5058人,增加434人。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建立社会团体重大活动与事项事先备案报告制度,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组织大调解机制,各类社会组织调解机构达47家。三是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推动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全市支持社会组织项目补贴资金总额达5000多万元。

6  2010-2014年天津市律师工作情况

 

九、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教育优先发展成果卓著

 

1. 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挂牌,“一区二十一园”启动建设,201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一是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8万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分别达到6.10万家和3003家;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真空分子泵、纳米手机芯片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二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双提升,全市专利拥有量达到8.36万件,增长22.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比上年末增加1件。三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和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达到57个,比上年末增加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6个,均增加1个。

7  2010-2014年天津市专利拥有量

 

2. 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一是开展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新建改扩建50所幼儿园,对100所农村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2014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821所,比上年末增加119所;在园幼儿23.98万人,增加0.66万人。二是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推出第三批14所特色高中实验项目校,全市有小学842所,在学学生57.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1万人;普通中学507所,在校学生43.68万人,增加0.09万人。三是实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84个市级重点学科、209个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加强,全市有普通高校55所,本专科在校学生50.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万人;在读研究生5.14万人,增加0.08万人。四是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14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全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所,在校学生11.37万人。五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新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建3所孔子学院,在津外国留学生达到2.4万人。

 

十、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 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健全。自然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工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4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9个,博物馆22个,公共图书馆31个。二是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再创佳绩,推出纪录片《五大道》等一批精品力作,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市文化中心各场馆接待观众450多万人次。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第四届“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等活动交相辉映,进一步活跃了基层文化。四是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国家3D影视创意园、天津出版产业园投入运营,方特欢乐世界开园营业,动漫、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数字影院56家、银幕366块;266个电影放映单位票房收入4.69亿元,增长43.0%

8  2010-2014年天津市电影票房收入

 

2. 体育事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是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建设更新健身园1500个、体育公园30个,为9个乡镇文体中心配建体育设施,创建“绿色健身站”200个。二是竞技体育项目成绩斐然。2014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共获得23枚金牌,包括国际大赛8枚、国内大赛15枚,其中在仁川亚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三是体育产业发展卓有成效。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成功举办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雪地马球世界杯等国内外赛事,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61.17亿元,增长73.6%

 

 

郑礼  戴颖  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