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津商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三步走"战略部署,全面启动和推进实施五大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奋力开拓,积极化解非典负面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流通和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活跃。
一、商贸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3年,天津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1858.6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7.0%;商品销售总额1915.45亿元,比上年增长 33.2%。
(一)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2003年随着天津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使天津商业经济呈现出对外开放的良好格局,全年新批批零贸易业、餐饮业191家,比上年增长9.14%,合同外资额4.43亿美元,增长52.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增长46.9%。据对全市限额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统计,2003年实现销售164.16亿元,增长57.9%。
(二)生产资料销售呈现回升势头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全国物资市场需求的扩大,拉动天津生产资料市场出现回升势头,增速不断加快。天津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全年销售生产资料1086.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增幅提高22.4个百分点。
金属材料和石油成为生产资料市场的两大增长点。2003年,天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始终在高价位运行,比上年同期上涨8.7%,其中黑色金属材料价格上涨19.6%。今年以来,天津燃油价格升降频繁,全年累计下来,93号汽油价格上涨11.5%、90号柴油价格上涨19.0%。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金属材料销售425.74亿元,比上年增长42.3%;销售石油57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2%,煤炭、化工材料的需求也呈增长态势。
(三)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行业拉动进口大幅增长
2003年,天津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出口总额139.69亿元,比上年增长6.1%;进口总额92.81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其中生产资料批发业和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业进口增幅较高,全年进口额达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81.1%,拉动全市进口增长5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
2003年,随着天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商业部门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消费,大力调整商品结构,使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购销活跃的势头。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一)商业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零售市场所有制格局发生新变化
2003年天津商业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零售市场的所有制格局显著变化。国有经济市场份额减少,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及集体经济零售额实现2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6.4%下降至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平稳发展,实现零售额36.9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市比重由3.9%下降至3.4%。个体、私营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实现零售额3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已达33.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二)餐饮市场保持活跃势头
餐饮业年内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美食节和烹饪大赛,充分激发了餐饮市场的活力,形成了正餐、快餐、特色小吃相配套,正宗菜系和特色菜品互为衬托的餐饮市场,迎合了消费需求。同时,餐饮行业通过采取连锁经营和开办餐饮超市等新的经营业态以及基础设施规模扩大和档次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天津餐饮行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潜力。尽管4、5两月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年餐饮业仍实现零售额109.91亿元,比上年增长7.2%。
(三)用品类商品增长加快
2003年天津零售市场吃、穿、用三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其中用品类零售额增幅最高。全年吃的商品零售额395.70亿元,增长5.9%;穿的商品零售额186.18亿元,增长16.9%;用的商品零售额475.01亿元,增长20.8%;烧的商品零售额17.16亿元,增长12.9%。用的商品零售额增幅分别比吃、穿、烧三类商品高14.9、3.9和7.9个百分点。
(四)受“非典”疫情影响,零售市场呈V型波动
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前高后低再回升并趋于平稳的运行轨迹。一季度零售市场在春节市场的带动下实现了高起步,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二季度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零售市场造成严重冲击,5月份天津零售额同比下降1.3%。影响二季度零售总额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非典”的影响基本消除,市场迅速回升,下半年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超过一季度增速。
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天津消费品市场进入了由普通家电向汽车、数码家电等时尚商品的过渡时期。在统计的25大类商品中,销售增长的有18类,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汽车等商品比较畅销。随着家庭对汽车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型轿车价格的下降,汽车销售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汽车2.39万辆,比上年增长19.0%,实现零售额22.70亿元,增长1.01倍。由于小灵通业务的开通和优惠的资费,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另外,随着手机彩屏、彩信、摄像、录音等功能的日臻完善,手机的升级换代带动了新一轮的消费高潮。2003年,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增势强劲,全年零售8.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3 倍。大规模的海河综合开发和市政建设带动了房地产市场购销两旺,受住宅消费升温拉动,家居、建材、家电持续旺销。
四、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规模扩大,实现利润总体水平提高
2003年天津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60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实现利润总额15.20亿元,净增6.03亿元,增长65.8%,其中批发业增长57.7%,零售业1.93倍。分行业看,实现利润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制品批发业、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批发业、金属及金属矿批发业、非金属矿及制品批发业、烟草制品批发业和纺织品、服装和鞋帽零售业,拉动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6.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