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品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吞吐量大,辐射力强的农产品、工业品、生产资料的市场体系。市场发展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形成,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天津经济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一、大型市场发展迅速,龙头作用显著
2003年末,全市各类市场总数达70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18个,消费品市场583个。各类商品市场的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初级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2003年全市各类市场实现成交额7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其中52个亿元以上的骨干市场总成交额达到418.4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59%,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58.7 %。
2003年全市共有21个消费品批发市场和7 个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5亿元。这些大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有实力的代理商、经销商进场经营,交易商品涉及上百个大类,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在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突出。大胡同小百货市场在继续做好原有市场经营的基础上,与万隆集团两强联合进行万隆大胡同商业中心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打造天津商业航空母舰,构建新型的商业中心区。目前19个单体建设计划中的18个已完成竣工、入住和开业。中心招商率已超过80%,一个总建筑面积达到40余万平方米,设施一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北方最大、国内先进的大胡同商贸城已初具规模。经营商品多达30多个大类,数万个品种,商品远销俄罗斯、美国等十几个国家,日客流量高峰可达30万人次,被誉为“小商品大流通,南货北销旺地”。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2002年实现成交额51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市场。天津不锈钢材市场积极采用全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和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材市场和北方不锈钢材集散地。为搞活区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石化交易市场“前店后库”的市场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橡胶、塑料等大品种的交易量及交易价格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服务于本市经济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到该市场考查,要求入场的企业络绎不绝,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在不断扩大。
二、市场建设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商品交易形式和运作方式,网上交易、电子销售、无店铺买卖等现代化交易形式和手段快速发展。近年来,天津一些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按照国际惯例,以现代化通讯设备,规范化的交易方式,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实现了市场建设的现代化。金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始终把“依法治场,科学管理”放在建设市场、发展市场的首位。目前,市场管理实现了收费、财务、核算、发布信息、经营户管理的电脑化管理,具有完善的微机结算系统,促进了市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并且与农业部连网,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已初步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果菜行情发布中心。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已形成购、销、储、运一条龙服务和组织网络,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监控、农药检测等7个现代化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正在建设中。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市场还具备了网上交易、电子交易的能力。如中国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重点,实现了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的技术创新,网上网下交易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其他一些大型批发市场也相继建立了大容量、高质量的信息网,以指导供销企业的交易行为。环渤海建筑材料中心批发交易市场与北方网合作,将计算机网络定位为商品报价中心、家居文化传播中心,并以信息的形式发布出来,随时把采集到的最新价格信息、产销和供求信息、订单及一些相关情况提供给商户,既满足了商户需求又方便与国内外客户的联系,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交易环境,进而以快速灵通的信息优势扩大了国内外的影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该市场已发展成为年成交额超20亿元的国家级建材批发市场。
三、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大市场建设成效明显
近几年大市场的重组与联合取得了明显成效:王顶堤集团完成了红旗农贸市场的迁扩建一期工程和天津汽车城的建设;大胡同与万隆集团合作组建的万隆大胡同置业有限公司已初步完成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大胡同商业中心市场的建设,为建设小商品批发交易集散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塘沽滨海陶瓷市场和华北建材陶瓷市场每年成交近百万吨的陶瓷,辐射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合作后成为三北地区著名的建材陶瓷集散中心。
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开辟了就业新渠道
随着近年来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天津工业、农业、餐饮业、交通通讯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利用闲置厂房、仓储设施兴办的环渤海建材、轻纺商城、北方日用工业品中心批发市场、不锈钢材市场等多家市场,使数十万平米房地产和相关设施得到重新利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带动产业,美化市容做出了积极贡献。仅不锈钢材市场在一期市场就解决了原厂地五金工具三厂200余人的再就业问题,同时安置区内下岗职工300多人。
五、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伴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的服务功能也在逐步增强,如石化交易中心市场为入场商户提供集办公、商务、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用房,银行进驻市场,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结算、融资等服务,该市场主办的《天津化工信息》网刊为客户发布和提供商情信息,提供仓库和铁路及危险品运输等配套服务;宝钢储菱钢材交易市场的剪切加工和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特色服务及客户一票委托的全程服务等,有助于入场商客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各亿元市场在搞好硬件投入的同时,不断强化服务竞争意识,将市场的统一管理与业主的分散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
为适应市场竞争,一些企业大打品牌战略,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如:近两年,金钟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投资6000多万元对市场进行改造扩建,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实现市场创新,延伸经营领域,向产供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大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交易商、经纪人队伍,实现市场与生产基地的紧密结合,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农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蔬菜交易货源,带动本市及周边地区20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每年为菜农实现纯收入10亿元以上。建立和完善了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现已在天津郊区、河北、珠海、山东等地区发展订单农户9496户,形成的稳定基地面积达7.7万亩,每年为市场提供2.5亿公斤无公害蔬菜,保证了全市市场的均衡交易。在广东珠海建设的果菜基地及加工车间,作为市场产品出口港澳的中转站和“南菜北调”的重要基地,所经销的“金钟” 牌果菜已打入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现已走向了一条品牌托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独具特色的蔬菜产业化之路。与此同时,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等新业态,在市内建立绿色果菜销售连锁店,目前已有10家,该市场正在由出租摊位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又如,环渤海建材批发市场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发展代理业务,市场囊括了206户国内外知名品牌,创立了“末位淘汰制”、“市场先行赔付制”,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举办了十届全国建材会,吸引了大批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来此交易,月均成交额突破1.67亿,已成为天津最大的建材交易市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