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津市各行各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化解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胜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收到明显效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势强劲,呈现职工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城镇从业人员的现状及特点
截止2003年底,天津市拥有城镇从业人数259.12万人。包括: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04.21万人;私营经济从业人员42.45万人;个体经济从业人员12.46万人。城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41万人;第二产业为112.52万人;第三产业为145.19万人。三次产业分别比上年增加0.21万人、5.82万人和2.6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56.03%。
(一)国有、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继续减少
2003年底,天津市城镇国有、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为115.53万人,比上年减少8.77万人,下降7.1%。
1、2003年,国有经济的从业人员为101.57万人,比2002年减少6.22万人,下降5.8%;集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3.96万人,减少了2.51万人,下降了15.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上年的49.62%下降为44.59%,下降了5.03个百分点。
2、在国有经济中,企业减员仍是单位减员的主因。2003年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56.58万人、12.36万人和32.64万人,企业比上年减少了6.70万人、机关增加了0.70万人,事业减少了0.21万人。
3、减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3年,天津市国有、集体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为39.79万人,比上年减少5.82万人。其中:制造业减少3.58万人。
(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数大量增加
2003年,天津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为143.59万人,比上年增加17.44万人,增长13.8 %。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5.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但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同类型单位的从业人员走势差异较大。
1、城镇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上升,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则有所下降。2003年,天津市城镇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为42.45万人,比上年增加6.76万人,增长18.9%;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2.46万人,比上年减少0.61万人,下降了4.67%。
2、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增加较多。截止2003年底,天津市三资企业的从业人员为45.6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39万人,增长了10.7%。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11.45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下降了0.6%;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34.15万人,比上年增加4.47万人,增长15.1%。
3、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从业人员有较大增加。2003年底,天津市达41.5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35万人,增长了14.8%。
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长加快
2003年,天津市城镇单位共发放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350.6亿元,比上年增加44.8亿元,增长14.6%,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创五年来增幅最高水平。
(一)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劳动报酬增长全面提速
2003年,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94.8亿元,比上年增加12.4亿元,增长6.8%;集体经济为15.5亿元,比上年减少0.1亿元,同比降低了0.9%;由于企业的改组改制,其他经济(包括三资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下同)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由去年的62.9万人增加到今年的75.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在从业人员和人均劳动报酬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2.6%的双重作用下,劳动报酬总额达到140.3亿元,比上年增加32.5亿元,增长30.2%。三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4、7.3和4.1个百分点,对天津市劳动报酬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7%、-0.3%和72.6%。其他经济单位是各经济类型中增长最快、对天津市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
(二)企业单位劳动报酬增长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2003年,天津市企业单位发放劳动报酬总额264.6亿元,比上年增加36.3亿元,增长15.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地方企业比上年增长达到19.3%,成为拉动天津市劳动报酬总额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事业单位为62.2亿元,比上年增加5.7亿元,增长10.1%,增幅较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机关单位为23.8亿元,比上年增加2.7亿元,增长12.9%,增幅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三、各类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快速增长
(一)经济发展带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水平同步增长
2003年,天津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同步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天津市GDP增长达到14.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达到18511元,比上年增加2358元,增长14.6%,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人均劳动报酬为18929元,比上年增加2307元,增长13.9%;集体经济为10865元,比上年增加1719元,增长18.8%;股份有限公司达到24033元,是天津市平均水平的1.3倍;外商投资企业为21098元;各种联营公司为18182元;有限责任公司为18417元;股份合作公司为16452元;港澳台投资企业为16875元。
(二)企业单位职工收入增速领先
2003年,天津市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加快,人均劳动报酬达到18347元,比上年增加2536元,增长16.0%,增幅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企业单位在天津市单位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占到76.1%,其劳动报酬的加快增长成为拉动天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回落。2003年,事业单位人均劳动报酬为18717元,比上年增加1789元,增长10.6%;机关单位为19915元,比上年增加1724元,增长9.5%。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了2.6和5.3个百分点。2003年,企业单位人均劳动报酬增加额分别高于事业、机关单位747元和812元,增速分别快于事业、机关单位5.4和6.5个百分点。人均劳动报酬差距进一步缩小,以企业单位为1, 2002年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07:1.15,2003年缩小到1:1.02:1.09。企业单位人均劳动报酬与事业、机关单位的差额由2002年的1117元、2380元缩小到2003年的370元和1568元。
(三)八个行业收入水平突破2万元,一个行业突破3万元
从国民经济20个行业看,12大行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其中8大行业收入水平突破2万元,涉及从业人员44.7万人,占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23.4%。与上年相比,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的多了23.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上升了12.1个百分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高科技含量劳动和高附加值产品,使劳动报酬水平遥遥领先,已突破3万元,位居20行业之首,达到33441元,比位居第二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高出7652元,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14930元。其次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789元;位居第三位的是金融业24060元。
行业间劳动报酬差距呈扩大趋势。水平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均劳动报酬是天津市平均水平的1.8倍,而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仅相当于天津市平均水平的67.2%,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水平差距达到2099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