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小幅回升


  200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的快速增长、工业发展以及出口形势良好,在有效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物价运行形势随之有所好转,物价低迷状况有所缓解。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自2002年9月份止跌回升以来持续12个月在100以上,虽然2003年9月份以后的3个月,由于上年上调的学杂费翘尾影响的结束,居民消费价格又出现负增长,但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增长幅度影响并不大。与上年相比,200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0,比2002年高出1.4个百分点。
  2003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指数呈现先扬后抑再回升的“V"字型走势。但从总体上看,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依然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这也是自2001年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指数再次下降以来,持续了32个月的下降走势。2003年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7.4,降幅与2002年持平。

一、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虽仍呈现刚性上涨态势,但对总指数的拉升作用明显减弱

  2003年天津市安排的调价项目采取审慎稳妥的态度,只在上半年安排上调了管道煤气的收费;9月份起托幼保育费收费标准有所上调;公园门票和录像电影票价格在价格上调的同时,实行淡旺季浮动价格收费标准。上述项目对总指数的拉升作用有限,只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天津市2002年服务项目价格的走势前低后高,上调的房租、学杂费等翘尾影响在2003年下半年相继结束后,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开始明显回落,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的力度进一步减弱。特别是2003年9月份,服务项目中影响力度最大的学杂费翘尾影响结束后,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重现负增长的局面。2003年全年天津市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同比上涨7.8%,共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个百分点。                
二、农副产品等食品涨价直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

  受国际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2003年天津市粮食价格扭转了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下跌的态势,呈现出“刚性”上扬。2003年以来,特别是10月份以后,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出现的短期内持续大面积地上涨,这在近6年来还是首次。近几年来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前一阶段种粮效益相对较低,长期"低价"徘徊的粮价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而我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受春旱和生长期低温阴雨,南方地区受洪涝灾害以及持续干旱的影响,粮食收成减产,与此同时,农户存在一定的惜卖心理也使得粮食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市场供需矛盾趋紧,在市场调节下,粮食价格普遍上涨。2003年10月份以后,我国的大豆进口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在2003年秋季,我国部分大豆主产区受灾严重,大豆收获量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大豆供求矛盾。许多食用油生产厂家原料供应不足,生产停滞,豆油上市量减少,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居民的集中购买及少数居民的抢购现象,也使得豆油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豆油价格骤涨。尽管后期天津市油脂类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价位运行,从全年情况看,2003年全年天津市粮食价格水平同比上涨2.1%,油脂类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1.5%。
  粮价的变动具有“一价带百价”的敏感效应。对整个食品市场价格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价格的上涨不仅直接拉动食品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且带动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饲养业价格的上涨。另外,非典时期部分养殖业如蛋鸡接雏减少,仔猪存栏下降,经过一段滞后期后,对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鲜蛋、猪肉上市量的减少,直接引起价格的上扬。与上年相比,鲜蛋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2.3%和4.4%。
  随着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农产品优质化进程的加快,天津市蔬菜的生产向产业化、设施化方向发展,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的种植面积和比重不断增长,在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农产品的内在比价也不断提升。另外,2002年冬天的严寒、2003年春天的阴雨以及全国大范围干旱旱情对种植业尤其是蔬菜种植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年内全国范围的持续高温干旱,以及部分省市遭遇水灾、暴雨和台风等异常天气的影响下蔬菜产量下降,以及受运输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蔬菜上市量明显减少,蔬菜价格陡扬的现象也波及到天津市。从全年的整体情况看,天津市鲜菜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23.8%,影响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9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上涨0.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回升的重要因素。

三、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多涨少的状况依然存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形成的一轮消费热潮结束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引导以及消费能力的不断积聚,天津市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趋势,加之扩大内需成效的进一步显现,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逐步增强,并逐步成为拉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消费需求扩张的主要支撑力。住房、汽车、通讯、旅游、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消费热点日益成熟并持续升温,引导了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增长。此外,2003年天津市如火如荼进行的海河综合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强力带动破旧房屋的大规模拆迁,改变市容市貌的同时,也有力地拉动了建材、装修、装饰、家具以及家电等行业生产及销售。在消费热点需求的强劲增长下,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商品市场质量和供求结构不断改善,市场供求有所好转,商品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由于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一些商品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穿用商品的价格降多涨少的状况依然存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持续下滑走势。同时由于下岗失业压力较大,居民消费后移而使被动储蓄增加,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影响了物价的有效回升。除服务性收费项目以及由于棉花、原油价格上涨导致衣着材料以及部分成品油价格上扬外,2003年天津市的工业消费品市场依然沉浸在一片降价声中,衣着类价格水平同比下降11.9%,影响总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并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下行的重要因素。此外,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水平同比下降6.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水平同比下降3.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水平同比下降了3.0%。

(张  栩)

关闭窗口

新出音管[2004]207号



ISBN 7-89995-641-2/Z·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