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推进 协调发展

2004年天津国民经济实现新跨越


  2004年是全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始之年。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顺势调整力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全面加快五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全市经济在上年实现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基础上,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投资、消费、对外开放全面活跃,就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经济快速增长,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增长质量同步提高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天津主动适应,顺势调整,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没有出现大的波动,GDP增幅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在14%以上。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5.0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60.16亿元,增长19.8%,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长21.5%,拉动GDP增长1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8%;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完成增加值1266.71亿元,增长11.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5.2%,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7%,金融保险业增长15.6%,房地产业增长6.1%。

  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当年新增经济总量484.22亿元,比上年多增加87.72亿元,是近3年经济总量年平均增加额的1.8倍。全年人均GDP将首次突破3万元人民币,达到31550元,折合美元为3812美元。

  经济增长质量同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在出口退税金额较大的情况下仍突破了500亿元,实现502.1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增幅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幅度和增收数额均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并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为246.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8.9%。各项税收均保持了快速增长,企业所得税增长34.8%,消费税增长30.6%,个人所得税增长27.5%,营业税增长21.9%,增值税增长16.7%。二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实现利税总额599.76亿元,增长56.1%,增幅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412.53亿元,增长80.8%;税金187.23亿元,增长20.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8.44点,比上年提高32.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3.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9.5%,提高14.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1次,加快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2%,提高2.2个百分点。三是综合能耗指标有所下降,能源利用率提高。2004年天津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3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02吨标准煤;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0.5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04吨标准煤。

二、农业发展呈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作用推动下,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出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村居民增收的良好局面。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21.35亿元,增长5.2%。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6.8%。养殖业产值达到12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2%。粮食产量自2001年连续两年下滑后开始恢复性增加,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5.27万吨,增长5.0%,比上年增产5.98万吨,平均亩产316.9公斤,比上年增产8.8公斤。肉类、禽蛋、水产品、牛奶和棉花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均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分别增长1.3%、1.4%、3.1% 、25.4%和27%。在此基础上,农村居民收入随之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25元,增长11.3%,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604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得到的收入增长11.7%,从事第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579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4.9%。

三、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工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天津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工业增长速度继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1395.64亿元,增长26.5%,比上年加快6.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全年实现5375.09亿元,增长31.8%,总量净增加超过1000亿元,达到1325.48亿元,是近三年总量年平均增加额的2.8倍。工业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天津工业的主体。全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8.1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9.1%,增长38.4%,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1.09亿元,增长30.2%;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42.1%,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0.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819.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9.7%。二是工业出口交货值拉动作用明显,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出口交货值完成1445.13亿元,增长42.6%,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1.1个百分点。由于外销比重扩大和国内市场的活跃,工业产销率连续11个月保持在98%以上,全年达到99.09%,其中重工业为99.39%,这反映出天津工业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天津工业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工业经济结构得到持续优化,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突出。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731.02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2.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和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3797.70亿元,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7%。四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空调器、无缝钢管、移动电话、生铁和内燃机等产品增长速度均保持在50%以上,分别为81.7%、64.7%、57.7%、54.4%和53.7%。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2.33亿元,增长21.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856.12亿元,增长20.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3.92亿元,增长24.8%。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天津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工业优势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建筑业投资增长加速。全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85亿元,增长37.1%,比全市投资增幅高15.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18.74亿元,增长36.6%;建筑业投资增长5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商业、城建和科研投资加大。全年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61.4%。其中商业投资增长1.8倍,城市建设投资增长45.0%,科研投资增长41.9%。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利用外资大幅增长,比上年增长55.2%,自筹资金增长25.1%,自筹资金占当年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47.0%。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42个重点项目完成进度较好,一汽丰田轿车、大沽化聚氯乙烯、LG电子扩能等21个项目建成或部分竣工,津滨轻轨一期建成通车,地铁一号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天钢东移改造、高新纺织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消费结构性变化明显,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天津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带动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2.7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1%。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3.5%和16.6%。2004年天津消费市场呈现四大亮点:一是餐饮业持续火爆,成为消费活跃的一大支柱。全年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32.87亿元,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二是消费结构变化明显,通讯器材消费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汽车消费、文化消费增幅较高。截止到年末城市居民手机拥有量已超过户均一部的水平,达到107.13部,高于固定电话的拥有量。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5.0%,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家用汽车达到2.33辆,家用汽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1.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2.5%,书报杂志类增长17.1%。三是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加快。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502.25元,增长17.7%。其中教育费支出651.96元,增长11.8%;医疗保健支出823.99元,增长18.1%;交通及通讯类支出787.71元,增长9.2%。四是住房消费保持升温,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年住宅竣工面积达到1052.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7%。全市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达到847.03万平方米,增长7.7%;商品房现房销售收入实现263.82亿元,增长33.2%。

六、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滨海新区龙头作用突出 

  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利用外资、内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新批直接利用外资项目1102个,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大项目招商继续升温,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4个,增长53.5%;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55.89亿美元,增长59.1%;实际到位24.72亿美元,增长51.4%。制造业利用外资仍占主体,全年制造业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达到34.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4%;实际到位17.74亿美元,增长63.5%,分别占全市的61.5%和71.8%。服务业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业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达到19.35亿美元,实际到位6.60亿美元,分别增长45.7%和35.8%。2004年全市吸引外地在津投资成倍增长,协议额达到364.28亿元,实际到位238.75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1倍。

  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外贸进出口突破400亿美元大关,达到420.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外贸出口突破200亿美元,完成208.65亿美元,增长45.4%,比上年加快21.4个百分点。全市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8.9%,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继续占主体,全年加工贸易出口140.13亿美元,增长53.2%,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为67.2%。一般贸易出口64.11亿美元,增长32.8%,占全市的30.7%。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对美国、德国、东盟、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2.8%、1.0倍、77.5%和57.7%。

  滨海新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辐射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滨海新区外贸出口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65.7%和70.6%。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677.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进出口规模连跨两个百亿美元台阶,创历史新高。辽宁、山西、黑龙江和山东经由天津口岸出口货物的出口总值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1.2倍、1.2倍、1.1倍和91.0%。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6亿吨,增长27.4%;集装箱吞吐量381.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6.5%,对腹地辐射、服务作用进一步呈现。

七、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日趋活跃,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继续提高 

  2004年天津出台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日趋活跃,占全市的比重逐步提高。2004年天津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4.3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截止2004年末,全市私营个体户数达到24.79万户;从业人员101.87万人,比上年增长10.6%;期末注册资金1271.28亿元,比年初增加301.83亿元,增长31.1%;全年完成销售及营业收入959.19亿元,增长40.9%,其中个体企业增长57.2%;实现税收50.33亿元,增长43.9%,其中私营企业增长44.6%。2004年在全市规模以工业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51.59亿元,增长2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了50%,达到了56.8%,比上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

八、物价相对平稳,金融运行保持稳定 

  2004年天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2.3%,保持了平稳运行。八大类构成中呈现三升五降的特征。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上涨9.9%;居住类价格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在下降的五类中,衣着类价格下降最多,下降7.9%;医疗保险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6.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2%;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保持平稳,全年略有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其中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上涨5.6%,生活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仍为下降,降幅为0.8%。

  金融系统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和措施,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截止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39.72亿元,增长17.9%。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2058.91亿元,增长21.9%;储蓄存款余额为2261.49亿元,增长13.5%。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46.49亿元,考虑处置不良贷款因素,比年初增加613.69亿元,余额增长16.1%。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849.97亿元,增长17.5%。个人人民币中长期消费贷款活跃,余额达到335.72亿元,增长32.4%,比年初增加84.74亿元,比上年多增25.65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九、就业扩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就业扩大,登记失业率继续下降。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1.45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增长18.4%。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职工收入人均突破2万元。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为21146元,比上年增长14.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1万元,达到11467元,增长11.2%,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02元,比上年增长11.9%,恩格尔系数为37.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04年天津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扩张,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天津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实现所积聚的能量正在释放,整体经济素质、抗御风险的能力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在实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天津经济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持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效果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得到加强。三是天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继续大力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杜威 王雪飞)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