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物价在调控中平稳运行


  2004年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粮食生产,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严格控制投资和信贷规模,努力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矛盾。通过合理安排部署,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既使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也从宏观上为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基础,保持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与上年相比,2004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涨幅比2003年高出1.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8,涨幅比2003年高出3.4个百分点。

一、全年物价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价格总水平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和改善,多数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价格在高价位上趋于稳定,迅猛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从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各月同比指数看,全年价格走势基本呈倒“V”字型变动,均在6月份达到最高点后涨势开始趋缓。与上年相比,2004年天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8%,价格呈恢复性上涨,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新涨价因素在物价运行中占主导地位
  
受各自商品价格周期波动及特定供求状况变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多种产品价格出现上涨,部分食品价格还达到了近年来的高位。
  从各月环比指数看,物价总水平在上年12月份高价位的基础上平稳攀升。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除7月、11月低于100外,其他各月均呈稳中有升的态势,最高涨幅达到了1.8%。据测算,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上年涨价后翘尾因素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只占总升幅的21.7%;而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占总升幅的78.3%,成为拉动物价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在新涨价因素中,既有粮食涨价向肉禽蛋等食品的扩散,又有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三)物价上涨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从构成看,新一轮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和居住类,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仍比较低迷。食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非食品价格涨幅,消费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服务项目价格涨幅。在所调查的251个基本分类中,价格同比涨幅持平和下降的仍为大多数,占61.4%。在价格同比上涨的基本分类中,大部分涨幅低于10%,而上涨幅度超过两位数的仅占全部基本分类的13.1%。

二、影响物价变动的主要原因 

(一)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升带动了相关食品价格的全面攀升,直接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
  2003年由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导致粮价拉开了近6年首次大幅上涨的序幕,2004年仍延续了这种状态。同时,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又带动了肉、禽、蛋和水产品等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推升了食品价格的上涨。2004年食品类价格同比上升9.9%,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
  连续多年的粮价下跌严重挫伤了农村居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上近几年来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使粮食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粮食减产造成的供需缺口、库存减少,以及粮食供给成本因交通运输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直接诱发了2003年4季度和2004年3月初粮价的两次突发上涨。随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粮价在高位上趋于稳定。与上年相比,粮食价格上升23.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4个百分点。从5月份开始,食用油价格受国际大豆原料市场持续低迷、进口油增多等因素影响,陆续出现小幅回落,到11月份油脂类价格已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2004年全年油脂类价格仍比上年上涨了20.1%。
  粮食价格的浮动也带动了饲料价格的上涨,据统计2004年饲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7.4 %,从而导致养殖业成本增加。同时又由于治理超载运输成本上升、受非典影响生猪存栏减少、禽流感爆发使蛋鸡存栏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肉、禽、蛋价格全面上涨,2004年肉禽蛋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5.5%,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1.1个百分点;随着海产品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淡水鱼养殖面积的减少以及运输成本的提高,今年水产品价格也保持了上涨的态势,致使2004年份水产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6%,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粮油价格的上涨也使以粮食为原料的商品成本增加,与上年相比,2004年在外用膳食品类价格上涨3.9%,调味品价格上涨4.3%,糕点饼干面包价格上涨5.9%,白酒价格上涨8.2%。

(二)投资高增长和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使工业消费品降幅趋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价格的上涨
  
在科技进步、生产能力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作用下,2004年天津市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在下降通道中运行,但是降幅较2003年减缓2.3个百分点。目前虽然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依然没有发生大的实质性变化,但工业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已出现转好的信号,据商务部对2004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供过于求的商品占74.3%,较2002年下半年的88%的比例缩小13.7个百分点。同时近年来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投资增长过快甚至过热现象频现,导致上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2004年天津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5.4 %,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1 %,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扬也大大缩小了进入消费品市场的工业品价格的跌幅。另外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据统计,2004年天津市衣着类价格累计下降7.9%,降幅较2003年缩小4.0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价格累计下降2.5%,降幅较2003年缩小1.6个百分点。

(三)政策性调价力度明显减小,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推动力不足
  
虽然垄断行业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收费存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从稳定社会大局出发,天津市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两条控制线”的“禁涨令”,控制政策性调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和力度。2004年出台的影响居民的政策性调价项目只有水价、集中供热价格和部分医疗收费价格,共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个百分点。缺乏政策性调价支持,再加上已放开的服务性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使2004年服务项目价格仅上涨0.3%,仅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1个百分点。


(于海芳)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