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津经济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要素资源约束趋紧、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等宏观背景下实现了高起点上持续增长,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纵观2004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格局,微观经济运行基础稳健,呈现出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的特点。
一、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双双创下了近6年来新高
景气监测显示,2004年企业景气年平均指数和企业家信心年平均指数分别为127.8和132,比上年提高7.5和4.9点,创下了近6年来的新高。
从全年景气运行状况看,呈现出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的特点,其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一是世界经济增速加快呈现全面的特征。全面而强劲的增长是2004年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3.6%,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6.6%,加快0.5个百分点。具体到地区而言,美国经济增长率为4.3%,欧元区和日本预计分别为2.2%和4.4%。2004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加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共同加快的增长。二是政策环境较为有利。针对2003年下半年,特别是2004年一季度以来经济中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滑坡,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粮食和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问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如停止审批土地半年,再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的自有资金比率等。企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整个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企业家信心普遍得到增强。一项专项调查显示,本市企业家认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有7%的企业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明显;57%的企业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
2004年企业景气年平均指数为127.8,比上年提高7.5点,创下了近6年来的新高。全年4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7.5,126.7,129.3,127.8,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6,19.7,6.7和3.4点。全年4个季度振幅仅为2.9点,稳定性良好。
2004年全市除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在国家宏观大背景下比上年出现下降外,企业的生产总量、赢利状况、流动资金状况、货款拖欠、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比上年分别增长6.8、14.4、4.5、4.0、10.1点,其中企业赢利状况景气指数比上年提高14.4点,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提高10.2点,表明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微观经济运行基础稳健。
(一)企业生产增长加快
2004年全市生产总量景气指数为126.7,比上年提高6.8点。其中,工业企业生产景气指数为133.8,比上年提高8.7点。工业设备利用率为85.15%。建筑业生产指数为136.0,比上年下降1.6点。
(二)企业订货水平提高
分行业看,工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26.0,比上年提高12.1点;建筑业工程合同景气指数为125.1,比上年下降3.32点;商品房预售景气指数为127.8,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15.4,比上年提高19.8点;社会服务业服务预订景气指数为118.6;批发和零售业购货合同景气指数为10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业务预订景气指数为120.7;住宿和餐饮业业务预订景气指数为105.7。
(三)企业盈利全面增长
2004年企业赢利景气指数为115.7,比上年提高14.4点,其中工业提高18.7点;建筑业提高8.9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提高3.5点;房地产业提高14.6点;批发和零售业下降6.7点。
(四)企业用工需求增加
企业用工景气指数为109.2,比上年提高 10.2点,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运行在景气区间,其中工业提高12.9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提高9.3点;批发和零售业提高7.7点;社会服务业提高13.6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提高12.7点。
从全年运行结果看,2004年最景气的行业为房地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年平均景气指数分别为140.9、132.3和130.9,全部运行在较为景气区间(150-120)。全市8大行业景气指数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交通运输仓储业连续两年位居各行业增幅前三位,2004年又前进一位,列全市各行业增幅第二位。住宿和餐饮业和信息业取代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进入全市增幅最大的前三个行业之中。2004年工业景气指数比上年提高6.2点,建筑业提高7.0点,交通运输仓储业提高16.7点,批发和零售业提高3.9点,房地产业提高5.2点,社会服务业提高0.8点,信息业提高16.2点,住宿和餐饮业提高21点。
三、大型企业、优势行业引擎作用突出
2004年大型及特大型企业年平均景气指数为156.7,比上年提高11.1点,中小型企业年平均景气指数为113.3,比上年增长7.4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景气差距继续扩大。以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本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效益大幅增长,六大优势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97.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7%。全年景气指数均处在较为景气区间和较强景气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