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2004年天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保持协调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年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408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8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天津市技术发明奖获奖数量占此次全国发明奖的十分之一。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215项,其中获二等奖以上85项,占获奖总数的39.5%。研发投入有所增加。独立自然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1555项,比上年增长2.3%,其中科技人员投入4998人,比上年增长5.3%;经费投入5.81亿元,增长11.8%,其中研发经费增长29.8%。
国家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加大。2004年理工农医类高等院校开展各类课题研究5054项,增加409项,增长8.8%。科技人员投入4977人,增长5.2%。科技经费投入6.61亿元,增长7.3%。其中国家级项目达到703项,增长19.8%。在国家级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到557项,增长23.8%。发表学术论文1.15万篇,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0.20万篇,增长50%。
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和产出均有新的突破。天津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因素逐步得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产生的效益可观。200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2.68万人,比上年增长25.8%。科技经费投入67.36亿元,增加29.62亿元,增长78.5%,其中研发经费24.42亿元,增长59.4 %。工业企业已成为天津市研发活动的主体。研发活动的开展使企业获得了较高效益。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02.77亿元,比上年增长64.7%,其中出口达到647.07亿元,增长2.6倍。
技术创新活动再创历史新高。随着全市知识产权协作机制的建立,天津市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市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的排名从2001年的第15位跃升到2004年的第9位,取得了三年三大步、五年翻两番的突出成绩,连续四年平均增幅全国第一,天津市已成为全国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地区之一,自主知识产权也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发展。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再度上涨,达到8406件,增长23.4%,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013件,增长20.6%。企业专利意识的逐年提高,使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增加,在职务发明中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3812件,增长36.6%,占职务发明总数的81.1%,创天津历史最高,居全国第八位。技术交易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8002项,增长10.0%。技术合同成交额45.03亿元,增长7.2%,其中签订技术开发合同2746项,增长16.9%,占技术合同总数的34.3%;成交额29.85亿元,增长7.1%,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六成以上。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末,天津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0所;在校本、专科学生28.61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当年毕业生5.17万人,增长28.6 %。硕士以上学历教育步伐加快,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2004年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分别为4940人和19603人,比上年增长14.8%和19.9%,当年毕业博士和硕士生分别为982人和4013人,比上年增长67.9%和50.5%。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2004年高职招生4.38万人,比上年增长8.7%,高职在校生达到11.54万人,比上年增加2.69万人,增长30%。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308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成人高等教育初步形成高标准职教体系,当年招生4.12万人,在校学生7.85万人,当年毕业3.73万人。全市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目标。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 644所,普通初中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0.06万人和13.91万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7.23万人,比上年增长3.4%,高中在校生19.85万人,毕业生5.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8.8%和16.9%;高中阶段入学率94.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学习的学生接近70%。全市共有小学1099所,当年招生8.16万人,在校学生55.48万人,毕业生11.48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86万人,入园率达90.4%,比上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7%,小学生升学率达99.89%。2004年全市建成示范高中校8所,累计达39所,建成模范小学10所。
文化事业百花争艳,成绩斐然。截止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科技馆19个,博物馆17个,公共图书馆32个。天津博物馆正式落成开放,馆藏各类文物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津市第三届农村居民艺术节、第二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同唱一首祝福天津歌曲、第十八届“沽上春好”大型灯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京剧《妈祖》、《楚宫恨》,评剧《凤阳情》和话剧《军号响了》等剧目在全国文艺评比中获奖,杂技《陶艺》在第五届布达佩斯国际杂技节上获得银奖第一名。在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评选中,获得4个“群星奖”和2个优秀奖,获奖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3家、音像出版单位5家、电子出版单位2家和2家光盘复制单位;拥有对外公开发行的期刊244种、报纸41种。全市共出版各类报纸86687万份,杂志4493万册,图书8299万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004年全市现有广播节目7套,平均每日播出时间为158小时15分钟,较上年增加9小时43分钟,增长6.5%。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市级电视节目8套,较上年增加1套少儿频道。平均每周播出时间为1023小时14分钟,同比增加159小时43分钟,增长18.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80万户,入户率为59.39%。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截止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577个,其中医院474个,卫生防疫机构24个,妇幼保健所(站)23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10万张,比上年增长2.0%,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89万张,增长2.1%。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1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其中医生2.53万人。每万人拥有医生27.2人,拥有医院床位41.86张。全年卫生资源调整建设项目14个,市人民医院、市眼科医院和医大二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启动非典防治白色预警和突发人间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4个区县;为全市320万农村居民免费进行了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农村改厕30万座。
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实现奥运金牌翻番。在2004年举行的雅典奥运会上,天津市运动员先后夺得三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个第四名、一个第六名、三个第七名的好成绩,实现了雅典奥运会金牌翻番的既定目标。截止2004年底,天津市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共获金牌75枚,银牌69枚,铜牌55枚。天津女排实现了全国联赛“三连冠”的历史性突破,并连续六次摘得全国大赛桂冠。网球、武术、击剑、体操、花样滑冰、柔道等一批项目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的位置。
群众体育深入发展,如火如荼。2004年,天津市的群体健身活动呈现出“规模大、档次高、形式新、影响深、参与广”的特点,举办的各种群体赛事的数量、规模都超过历年。举行的首届广场体育文化大会,将群体活动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街头健身风景线。天津市创建的市民广播体操已经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并将正式推广全国。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环保系统紧紧围绕创模中心任务,严格执法,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全力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细胞、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等六大环保工程。
蓝天工程取得新的突破。2004年天津市全面落实蓝天工程各项任务。200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累计达到二级良好水平以上天数为299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1.7%,比上年增加35天,增长9.4个百分点,完成了创模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9个,烟尘控制面积501.76平方公里。
碧水工程扎实推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形成了联合保水护水工作机制,组织完成了天津市引黄济津河道、水库的本底监测和相关的检查和巡查,并坚持对黄河来水水质实施连续跟踪监测。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安静工程进展顺利。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4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8.0分贝(A),比上年下降0.2分贝(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9分贝(A);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共创建了46个安静居住小区。
生态建设全面展开。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有生态示范区6个,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45万公顷。宝坻区全面完成生态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建立了武清大黄堡湿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3.8%;西青区中北镇和汉沽区大田镇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环境优美镇;西青区大寺镇被命名为市级环境优美镇;创建3个市级和25个局级生态示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