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2004年,天津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五大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组建市国资委,明确了责任,初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并制订了深化天津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工业系统、商务系统、建设系统、交通系统国有企业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天津港务局、市交通局、市政工程局基本实现政企分开,组建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转制工作。市物资集团和家世界集团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行列。区县属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到85%。

(二)个私经济不断壮大。出台了《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在投资、金融、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全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本300亿元,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4%。

(三)要素市场较快发展。市场直接融资取得积极成效,企业上市、上市公司配股和发行可转债等共计融资近20亿元,发行集合信托40亿元,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法全面实施,预计全年中心城区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额可达到23.9亿元。产权交易中心列入国家国资委首批产权交易试点单位,并成为我国北方产权交易中心市场,全年产权交易额达到213亿元。

(四)社会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市有关部门研究拟订了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并确定了3家试点单位。围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拟定了天津市环卫体制改革方案和市区环卫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精神,研究拟订了企业办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办法和政策,开展了股份制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同时,制订了天津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方案,保证了年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明显改善。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港口发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等政策措施。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事项1033项,精简许可事项296项。建成全国省级第一家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落实了企业投资自主权。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依法行政迈出重大步伐。

(六)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出台了《天津市被征地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和《天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办法》,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社会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总体看,天津市市场化的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王惠臣)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