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天津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和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效应,充分依托农产品价格理性回归上扬的有利市场环境,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农业生产上水平,全市农业经济在保持稳定发展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第一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跃上新台阶, 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登上200亿元台阶,达221.35亿元,比上年增加27.91亿元,同比增长5.2%(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05.01亿元,比上年增加15.35亿元,同比增长5.5%。第一产业经济总量和年度增量双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林牧渔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种植业产值95.29亿元,林业产值1.66亿元,畜牧业产值92.55亿元,渔业产值31.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6%、5.8%和10.5%;种、养业产值之比由上年的46.4:53.6调整为43.8:56.2,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养殖业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74.4%,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止跌回升,蔬菜生产向效益型转化,棉花生产继续扩大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和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农业政策措施的出台,农村居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天津市粮食生产扭转连年下降趋势,止跌回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5.27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8.44万亩,同比增长0.9%;秋粮种植面积276.83万亩,同比增长2.6%。粮食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使粮食产量出现近年少有的增产局面,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5.27万吨,比上年增长5.0%;粮食综合单产达310.6公斤/亩,为近年最高水平。
蔬菜作物生产逐步由产品型向效益型转型。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97.85万亩,总产量585.43万吨,虽分别比上年下降2.1%和2.9%,但广大蔬菜生产者积极引进更新品种,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工厂化栽培,并按照国际通例制定严格检测标准,致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极大促进天津市蔬菜销售渠道的扩大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全年蔬菜外销量达到210万吨,同比增长5%;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面积已达77.84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能力达到378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60%以上,比上年又有较大提高。
棉花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130.35万亩,在上年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基础上再次扩大近25万亩,增长23.0%;棉花产量12.03万吨,比上年增长27.0%。
(二)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4年,天津市畜牧业生产在深化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受市场行情的强劲推动,生猪生产出现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446.61万头,增长8.2%;牛奶生产作为推进天津市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全年牛奶产量54.24万吨,增长25.5%。牛、羊生产在普遍推广应用秸杆饲养、牧草养殖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杂交改良新品种,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牛、羊累计出栏33.84万头和143.9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1%和1.1%。禽类饲养受“禽流感”影响出现波动,全年家禽出栏8500.13万只,比上年减少10%,禽蛋产量24.3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设施畜牧业示范小区建设加快,全市已发展到1364个,进一步增强了畜禽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家新一轮良种工程建设计划实施进程中,突出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畜禽产品的品质档次。同时,畜禽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也激发了养殖户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农村居民饲养畜禽的经济效益。2004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畜牧业生产经营收入为192元,比上年增长了15.7%。
(三)渔业生产增速加快,水产养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04年,天津市渔业生产继续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有效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全年渔业产值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水产品养殖面积在上年57.45万亩的基础上又增加3.09万亩,达到60.60万亩,比上年增长5.5%;淡水水产品养殖产量26.14万吨,同比增长5.7%,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继续增长,达到84.32%。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扩大了以出口为主的彭泽鲫养殖面积和南美白对虾、河蟹的养殖区域,积极引进培育东方红鳍豚、牙鲆鱼、鲟鱼等优质高值品种,推广海淡混养、鱼虾蟹混养等先进科技手段,较大幅度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益。
(四)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普遍上涨
2004年,天津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普遍上升,1至4季度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05.6、111.3、109.5和104.9,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08.1。分品种看,谷物(原粮)类价格一直在高线上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价格指数达到了123.6的历史较高水平;畜牧产品价格增长势头强劲,价格指数达到了113.7;水产品价格继续呈现上升势头,价格指数为104.4。天津市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主要是由于近年粮食连续减产,使供求形势由供过于求向供求基本平衡转换,从而形成粮食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因;畜牧、水产品则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上升和部分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促使价格上涨。
三、天津市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主要因素
2004年以来,天津市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市场、气候等。在多种因素综合合力的推动下,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政策好、市场俏、人勤奋、天帮忙的良好互动发展格局。
(一)政策鼓舞人心,农村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后,天津市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居民扩种粮食作物的政策,充分调动起农村居民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天津市还出台了免征农业税措施,进一步使广大农村居民从政策中得到了实惠。2004年天津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
(二)农产品市场行情喜人,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2004年,天津市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扬,使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据天津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和中间消耗调查资料测算: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天津市农村居民种植小麦每亩可收益270元左右;种植玉米每亩可收益350元左右;饲养一头生猪可收益近240元,收益水平均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农村居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受政策、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科学的耕作方法得到了很好运用,农村居民参与农业产业化配合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也吸引了部分外出农村居民工回流投入农业生产,对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气候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气候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2004年,天津市总体气候条件良好,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病虫害、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往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