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和金融 ——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财政收入 指国家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两大类。1994 年我国统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分为上划中央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包括:增值税的 75% 和消费税的 100%等;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增值税的 25%、 营业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银行总行、铁道、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资源税(不包括海洋石油资源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与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以及基金收入等。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划中央收入为全市财政收入。需要指出的是, 1994 年以后地方财政收入与以前实行的总额分成财政体制下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从 2002 年1月1日起我国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又有重大改革, 2002 年所得税收入中央分享 50%, 地方分享 50%。因此,历年数据不完全可比。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也就是会计制度改革以前所称的“预算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

一般预算财政支出 是各级财政部门对集中的一般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

基金预算支出 是各级财政部门用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

保险密度 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

保险深度 指保费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存 款 指企业、机关、团体或居民根据资金必须收回的原则,把货币资金存入金融机构保管并取得一定利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根据存款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企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城乡储蓄存款、农村存款、信托及其他存款等,它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贷 款 指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必须归还的原则,按一定利率,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我国银行贷款分为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私营和个体贷款、乡镇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信托及其他贷款等。

保险金额 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保 费 指投保人为取得保险人在约定范围内所承担赔偿责任而支付给保险人的费用。

赔 款 指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保险责任损失的金额。

给 付 包括死伤医疗给付和满期给付。死伤医疗给付是指保险人根据人寿保险及长期健康保险合同的规定,因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支付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金额。满期给付是指被保险人生存期满,保险人按人寿保险合同规定支付给被保险人的满期保险金额。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