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持续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五大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稳”的态势没有改变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6538.19亿元,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8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704.22亿元,增长9.2%,工业增加值6982.66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625.15亿元,增长9.6%。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8.85万人,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口总量896.80万人,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56.9%,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三是消费价格涨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为2010年以来最低涨幅,低于3%左右的年初预期目标。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3%

 

(二)“进”的动力有所增强

服务经济占比过半。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2.2%,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商贸流通规模扩大,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70.04亿元,增长6.2%;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42624.66亿元,增长8.7%。金融运行保持稳定,金融业增加值1603.23亿元,增长1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9%11.8%,分别比上年末加快5.5个和0.5个百分点。现代物流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29.09亿元,增长7.3%;公路货物周转量和沿海水运周转量分别增长8.8%16.7%,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41亿吨、1411.10万标准箱。政策助力楼市回暖,房地产业增加值618.25亿元,增长6.8%,比上年加快5.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771.07万平方米,销售额1790.01亿元,分别增长9.8%20.4%。新兴服务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268.09亿元,增长25.0%,其中租赁和商务、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分别增长27.1%25.9%32.9%

工业升级趋势明显。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39个行业大类中,35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16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支撑有力,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36.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分别增长25.2%13.2%11.1%。消费品制造业发展向好,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9.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文娱用品、家具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18.3%15.0%。转型升级产品增长较快,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器、光电子器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6倍、5.8倍、27.6%13.4%,智能手机比重由上年的78%升至94%。产能过剩产品持续减产,平板玻璃、粗钢、生铁、水泥等产品产量分别下降4.4%9.5%10.5%23.7%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5.18亿元,增长12.1%。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4.91亿元,增长25.7%;第二产业投资5093.4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投资7170.63亿元,增长18.1%,比重达到58.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成为全市投资的主要领域,实体投资7846.45亿元,增长10.6%,占城镇投资的63.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势良好,增长15.3%,主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7%,占城镇投资的21.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60.8%27.6%,高于城镇投资平均增幅。

 

大众消费持续升温。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7.28亿元,增长10.9%,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提速降费刺激信息消费,限额以上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16.4%,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6.1%。房地产销售趋好和家居家装更新换代带动相关消费走旺,建材、家具、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81.4%73.4%26.0%。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1.6%92.4%,到港邮轮97艘次,机场旅客吞吐量1431.43万人次,增长18.6%。大众餐饮消费稳中有升,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8.01亿元,增长5.3%,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748.78亿元,增长12.1%,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下营业额增长15.4%,比重达到80.6%

(三)“转”的进程逐步加快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一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集聚。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一区二十一园”建设稳步推进,在滨海新区设立“双创特区”,全市众创空间达到106个。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8%13.8%,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95.2%,占限额以上社零额的8.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增长1.1倍;全市新增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52家,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业态集聚发展。二是科技小巨人释放大能量。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778家,其中“小巨人”企业510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工业“小巨人”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7%,税金总额增长19.3%,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1.9个和8.0个百分点。

改革扶持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新市场主体大量涌现。2015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32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14.02万户,比重达到97.9%;新登记企业7.59万家,其中民营企业7.06万家,比重达到93.1%,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科技服务、租赁和商务等服务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指标领跑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2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5.0%;民营商品销售额增长20.7%,快于限额以上销售额1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2.8%;民间投资增长12.5%,快于全社会投资0.4个百分点,比重达到58.1%。二是中小微企业保持活跃。“一助两促”活动收效良好,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8.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比重达到47.6%;中小微企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5.5%,快于限额以上销售额7.8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3.5%

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初步释放,截至2015年末,新增市场主体1.41万户。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35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11.34亿美元,增长12.0%,其中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占22.3%;新设境外企业机构197家,中方投资额74.61亿美元,增长1.6倍。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推进,津保铁路投入运营,与京广、京沪、津秦和京津城际四条高铁无缝对接,天津成为全国高铁枢纽;北京、河北企业在津投资1739.29亿元,增长16.5%,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为32.6%,内陆无水港达到25个。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28.0%,占全市出口的19.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四)“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7.11亿元,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577.94亿元,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9.2%。从纳税主体看,服务业税收1039.28亿元,比重达到65.9%;民营经济税收1255.15亿元,比重达到79.5%。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252.02亿元,下降0.3%;营业税501.41亿元,增长4.8%;企业所得税259.89亿元,增长10.7%。二是企业效益趋稳。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2.5%,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37个行业盈利。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项增收措施全面落实,企业养老金实现十一连增,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01元,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增长8.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四是绿色发展取得进展。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5.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2%,降幅分别比上年扩大3.3个和2.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关停陈塘庄热电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减少520万吨,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9.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四清一绿”行动加快推进,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据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PM2.5平均浓度下降15.7%,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

 

二、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天津经济转型调整阵痛持续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一)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不减

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均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部分相关指标走势放缓。制造业PMI呈波动下滑趋势,四季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49个月处于下降通道,全年下降9.7%,降幅比上年扩大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自8月份开始由增转降,全年下降1.2%。一是动力转换有待加快。传统行业支撑作用依然突出,但部分行业增长乏力。石油开采、黑色冶金两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10.0%,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受部分企业限产限排等因素影响,石油加工、化学制品两个行业分别增长4.5%7.8%,低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受三星系生产转移影响,电子信息行业下降2.7%。新兴产业虽然加快成长,但短期内难以弥补部分传统行业回落带来的影响。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六个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工业的2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拉动作用有限。二是新增项目贡献减弱。在部分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以及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的形势下,一些实体项目回报率不高,致使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投资仅增长5.0%,比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7家,比上年减少63家,且户均企业规模有所减小。三是企业面临多重困难。四季度工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企业认为产品需求不足、订单减少是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用工成本上升,占被调查企业的32.2%;第三位影响因素是资金紧张,占被调查企业的24.9%

(二)传统服务行业增速放缓

从批发零售业看:2015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2%,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7%,回落6.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生产资料销售放缓。国家统计局对流通领域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显示,12月下旬,46种商品价格同比下降;其中,10种化工、7种煤炭、6种石油天然气商品价格普遍下降,8种金属材料价格降幅超过20%。反映到销售额上,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化工材料及制品四类商品占限额以上销售额的70.0%,合计增长6.0%,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销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金属材料销售额增长16.7%,回落0.3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增长12.1%,回落39.6个百分点;煤炭及制品增长3.5%,回落8.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下降15.6%,降幅扩大13.7个百分点。

从交通运输业看: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3%,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反映航运干散货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指数(BDI)持续低位运行,年末不足500点,远低于海运业盈亏临界点(2000点),全年全市远洋货运量下降72.5%,货物周转量下降83.3%。受“812”事故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仅增长0.1%0.4%,分别比上年回落7.8个和7.7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双重挤压,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增幅逐月回落,自9月份开始由增转降,全年下降2.7%,上年为增长7.3%。一是外资企业出口支撑乏力。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的62.8%,出口下降4.6%;民营企业出口下降3.1%,上年为增长22.9%。二是主要贸易方式出口下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占全市的43.1%48.2%,出口分别下降3.8%4.9%,而上年分别为增长11.2%3.6%。三是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传统市场中,对美国、韩国、日本出口分别下降18.6%19.8%10.0%;新兴市场中,对巴西、俄罗斯出口分别下降34.0%38.8%

 

 

(郑礼  陈钊  李娜  刘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