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发展结硕果  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一带一路”和天津自贸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以“稳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放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一、对外贸易总量攀升新台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十项措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全市外贸规模实现新突破,2011年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5年达到1143.47亿美元,5年累计5958.01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5年年均增长6.9%。其中,出口2456.1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5年年均增长6.4%;进口3501.8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5年年均增长7.2%。全市外贸依存度由2010年的59.4%下降到2015年的42.9%

(一)贸易方式更加均衡,一般贸易比重继续提升

“十二五”时期,全市积极引导多种贸易方式平衡发展,单纯依靠加工贸易“大进大出”支撑外贸增长的局面得到改善,产业链更长、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更高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明显提升。

一般贸易增长较快。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由2010年的386.47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26.30亿美元,年均增长6.4%,快于加工贸易进出口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141.20亿美元增加到220.52亿美元,年均增长9.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7.6%提高到43.1%;进口由245.27亿美元增加到305.78亿美元,年均增长4.5%。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321.5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10.95亿美元,年均增长5.0%。其中,出口由207.91亿美元增加到246.66亿美元,年均增长3.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5.4%下降到48.2%;进口由113.62亿美元增加到164.29亿美元,年均增长7.7%。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大幅提升,2015年出口22.9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倍,成为拉动全市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贸易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迅速壮大

“十二五”时期,全市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要求,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批大型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来津发展对外贸易。开展了重点企业帮扶活动和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成立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本地企业出口持续扩大,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类贸易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主体结构更加合理,外资企业仍占主体,内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迅速壮大。

2015年,全市出口超亿美元企业65家,比2010年增加8家。内资企业出口加快发展,2015年出口190.5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2.4%,年均增长11.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占到全市的37.2%,比2010年提高7.7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之和)迅速壮大,2015年出口111.10亿美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比重由2010年的14.4%提高到21.7%,对全市外贸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泰达医药、武清地毯、宝坻乐器、静海五金制品等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商投资企业稳定发展,2015年出口321.3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4%,年均增长4.0%,外商企业出口占到全市的62.8%。其中,合资合作企业发展较快,与独资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独资企业出口162.28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2.8%,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31.7%;合资和合作企业出口159.02亿美元,年均增长5.2%,快于独资企业2.4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31.1%5年间,合资和合作企业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与独资企业之间的差距由4.8个百分点缩小到0.6个百分点。

(三)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新兴市场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巩固深挖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调整方向,紧扣“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开拓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广泛参与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新兴市场蓬勃发展,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

2015年,全市贸易伙伴达到221个国家和地区。对新兴市场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市场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对东盟、非洲、拉美市场出口166.3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3倍,5年年均增长17.9%,快于全市出口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9.5%提高到32.5%。其中,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东盟市场成长迅速,2015年出口101.3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3%,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19.8%,比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全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保持稳定,比重有所下降。2015年对五大传统市场出口247.15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1.1%,占全市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2.2%下降到48.3%

(四)贸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优进优出”转型效果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调整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向“优进优出”转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商品成为全市进口的重点领域。同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继续加强出口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三自三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2015年,重点进口商品中,飞机、汽车及零部件、航空器零件、液晶显示板等进口额153.97亿美元,占全市进口额的24.4%,铁矿砂进口51.83亿美元,占全市进口额的8.2%。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360.3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7.5%,占到全市出口的70.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7.0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1.6%,占全市出口38.5%。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出口支撑点。

 

二、引资规模连创新高,利用质量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借助夏季达沃斯论坛、津洽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积极扩大产业链招商规模和水平,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开放载体建设扎实推进,津门已成吸引世界各国投资的重要汇聚地,利用外资增幅始终保持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规模再创新高。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连跨两个百亿美元台阶,从2010年的152.96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13.57亿美元,5年累计1103.33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年均增长15.4%。实际到位外资连续5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2015年更是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1.34亿美元,5年累计849.03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14.3%。“十二五”时期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分别占历年累计的47.8%55.9%

(一)引资规模继续扩大,利用质量明显提升

“十二五”时期,全市紧盯大项目、好项目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继续实施《面向世界500强企业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吸引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539家,合同外资平均规模达到3118万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617万美元增加了1501万美元。新签大项目明显增多。2015年,全市新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由2010年的8个增加到81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由2010末的143家增加到163家,投资项目由396个增加到480个,投资总额由223亿美元增加到310亿美元。

(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保持利用外资主体地位

“十二五”时期,全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产业格局不断调整优化,制造业利用外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集聚,服务业利用外资亮点纷呈。

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持续改善。“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842.15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了一番,5年年均增长18.7%,实际到位外资441.68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5年年均增长11.7%,占“十二五”时期全市实际到位外资的比重为52.0%。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由“十一五”时期的1922万美元增加到2757万美元,增长43.4%。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成为“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引资的新亮点,融资租赁业实际使用外资65亿美元,商业保理业吸引外资实现零的突破。大项目、好项目对制造业利用外资拉动作用明显。“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249.51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3倍,5年年均增长0.8%,实际到位外资398.7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5年年均增长17.3%。一批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集聚。先后引进了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爱达汽车零部件、艾地盟生物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促成了西门子电气传动、伟创力电子等一批增资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三)区域分布格局更加明显,滨海新区仍为外资的主要流入地

“十二五”时期,全市充分调动各区县、各功能区的积极性,借助各自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招商潜力,各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以滨海新区为龙头,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县协调较快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利用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从区县看,滨海新区仍为利用外资的主体。“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抓住各项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着力引进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高端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利用外资的“双轮驱动”作用更加突出。合同外资额由2010年的117.01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78.42亿美元,年均增长18.9%,增幅高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70.4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38.23亿美元,年均增长14.4%。中心城区在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较快,由2010年的9.62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53亿美元,年均增长12.7%。其他区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力,引进了一系列制造业大项目,带动利用外资增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28.4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5.58亿美元,年均增长14.3%

从功能区引资看,国家级开发区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外资大项目好项目,对全市利用外资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9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0多个,连续16年位列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第一名。

(四)外资来源地更趋集中,香港稳居外资来源地首位

“十二五”期间,全市利用外资来源地比较稳定的同时,呈现更为集中趋势,来自香港的外资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比重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按照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额统计,位居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香港(合同外资额691.2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62.6%,比“十一五”时期提高18.3个百分点)、日本(59.01亿美元,占5.3%)、韩国(56.04亿美元,占5.1%)、美国(54.39亿美元,占4.9%)、新加坡(48.60亿美元,占4.4%)。以上国家和地区合计合同外资额达到909.26亿美元,占全市同期合同外资额的82.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81.63亿美元,占全市同期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80.3%。其中,香港合同外资额由2010年的76.59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46.76亿美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4%,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50.1%提升到2015年的78.7%,实际到位外资由2010年的45.1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93.47亿美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7%

 

三、天津自贸区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54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营,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贸区在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与吸收借鉴高水平国际通行规则的同时,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努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截至2015年末,区内已推出两批共175项制度创新清单,其中123项举措落地实施,其余52项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推出跨境电商试点、贸易单一窗口、平行汽车进口、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举措,政策效应初步释放。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年区内新增市场主体1.41万户,注册资本(金)3890.57亿元。

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区内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5年,区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27家,实际直接利用外资47.20亿美元,占全市的22.3%;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1家,中方投资额56.33亿美元,占全市的75.5%

金融创新成效显著。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出台,启动了投融资便利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改革试点。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开放,全国首批筹建的三家民营银行之一天津金城银行运营良好。截至2015年末,区内各类金融机构超过110家,开展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跨国公司归集境内外汇资金48.8亿美元,实现境外放款2.8亿美元。租赁业创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中国天津租赁平台、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开始筹建,实施了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等大型设备海关异地委托监管、融资租赁企业设立登记备案限时办结、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允许收取外币租金等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租赁企业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末,区内各类租赁公司达到1500多家,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四、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市对外经济合作势头良好,加快实施“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

对外投资增长较快。“十二五”时期,累计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25家,投资额304.3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62.20亿美元,企业机构数、投资额、中方投资额分别占历年累计的39.3%95.0%91.6%,“十二五”时期成为全市对外投资的增长最快时期。天津自贸试验区成为对外投资新主体,开始发挥领跑作用。海航集团、华谊兄弟影业、万达集团、乐视集团和雷沃重工等多家国内实力企业选择天津分公司作为总部对外投资窗口,对外投资平台作用凸显。“一带一路”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涉及能源矿产、农业合作和加工制造等领域。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一期两平方公里正式移交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区公司,印尼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市级境外产业园区考核和确认,成为棕榈油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园区。

 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规模扩大。“十二五”时期,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31.23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7倍,年均增长11.5%,实际营业额180.16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5倍,年均增长13.9%。截至“十二五”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达到1.42万人。

 

五、服务外包实现新发展,涉外税收较快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围绕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与传统产业、重点行业、教育科研、人力资源、投融资机构等方面联动,积极推进产业对接,不断加大市场开拓,服务外包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外包接包执行额82.3亿美元,其中离岸接包执行额44.7亿美元。

涉外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十二五”时期,全市实现涉外税收4537.67亿元,是“十一五”的1.7倍,年均增长5.3%

“十二五”时期,全市克服了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开放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质量迈上了新台阶,为保持全市国民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全市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将牢牢把握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继续着力开放发展,努力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达到更高的新水平。

 

(卢跃明  王雪飞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