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总量适度增加  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在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人口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道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使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一、常住人口适度增加,外来人口增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12.4%,居于全国前列,2015年总量达到16538.19亿元,同时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些都形成了对外来人口的巨大吸引力,使外来人口快速增加,成为全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常住人口总量从2010年末的1299.29万人,增加至2015年末的1546.95万人,共增加247.66万人,年均增加49.5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55%。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总量从300.44万人增加至500.35万人,共增加199.91万人,年均增加39.98万人,占同期常住人口增量的比重达到80.72%。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0.74%,高于同期常住人口增速7.19个百分点。同时,53.27%的外来人口来津时间超过两年,24.29%的来津时间超过5年,反映出更多的外来人口愿意在津安居乐业。户籍人口总量从984.85万人增加至1026.90万人,共增加42.05万人,年均增加8.41万人,年均增长率0.84%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各口径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

 

2010

2015

五年

年均

年均

增量

增量

增速

常住人口

1299.29

1546.95

247.66

49.53

3.55

外来常住人口

300.44

500.35

199.91

39.98

10.74

户籍人口

984.85

1026.9

42.05

8.41

0.84

 

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继续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

五年来,天津市城镇化水平从79.55%提高至82.64%,共提高3.09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6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总量从2010年末的1033.59万人,增加至2015年末的1278.40万人,共增加244.81万人,年均增加48.96万人,年均增长率4.34%。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是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镇常住人口总量分别增加93.59万人和54.74万人,占全市增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8.23%22.36%。此外,上述两个区域城乡分类中主城区的个数五年间分别增加216个和39个,占全市增量的比重分别为66.46%12.00%,城镇主城区成为这两个地区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流入地。

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电信、环卫及防灾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8%,污水处理率达到90%。在丰富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的内涵之后,又探索农村“三区”联动建设、“三改一化”试点改革、农村金融创新等“四步走”,形成了具有天津特点的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一体化效果明显。

 

三、人口分布进一步优化,适应空间发展战略的格局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按照京津冀发展规划、“一轴两带三区”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人口向各功能区域聚集,适应空间发展战略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天津滨海新区处于京津发展轴、全市城市发展主轴和全市东部滨海发展带,“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开发开放,常住人口共增加48.76万人,占全市增量的比重达到19.69%,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提高0.09个百分点。

中心城区处于京津发展轴、全市城市发展主轴和全市西部城镇发展带,“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五年来中心城区共增加41.8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下降了1.90个百分点。

各郊区县按照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找准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自身优势产业,人口聚集程度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环城四区和处于京津发展轴、全市城市发展主轴上的武清区,以及处于全市西部发展带上的静海区人口增长较快,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五年来共增加118.2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提高2.57个百分点(津南区中包括海河教育园区)。

 

四、受高等教育人口显著增加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显著提高。五年来,全市每万人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从1748人增加至2216人,增加了468人。其中,研究生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提高0.32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提高3.71个百分点,大学专科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

五年来,还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培育特色高中学校50所,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新建提升幼儿园1300所。

 

五、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居住水平,不断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改善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宜居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全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14平方米,比五年前增加1.42平方米。从住房建成时间上看,天津市家庭户居住在2000年以后建成的住宅比例为41.53%,五年来提高13.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地区为44.76%,提高13.66个百分点;乡村地区为26.85%,提高9.14个百分点。从住房内生活基础设施上看,天津市90.02%的家庭户独立使用厨房,比五年前提高2.78个百分点;74.55%的家庭户独立使用抽水式马桶,比五年前提高12.69个百分点,其中乡村地区独立使用抽水式马桶的家庭户比例从11.05%提高至28.05%

天津市在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注重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完善和创新住房保障方式。五年来,全市共建设保障性住房50.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家庭5万户,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综合提升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340万居民受益。2015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天津市家庭户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比重从4.06%提升至4.30%

 

六、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健康状况提高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城市宜居程度提升,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口死亡率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15年仅为5.61‰。在一孩化政策以及生育旺盛期妇女(25-29岁)人口比重下降影响下,全市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了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特别是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数据显示,2015年天津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5.25%,而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则达到22.43%,比五年前提高4.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0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40.55岁,与2010年相比提高2.55岁,户籍人口的平均年龄在2014年就达到41.80岁,明显超过常住人口。

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但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达到了新水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实现了良性互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1560岁及以上老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比重达到87.78%,与五年前相比提高2.01个百分点,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为2.59%,下降1.04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是天津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面对五大战略机遇和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任务,需要提前部署人口发展战略,根据空间发展规划进一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优化人口分布;针对老龄化加深趋势,完善外来人口落户和服务政策、二孩政策、老年人保障政策;针对经济稳步发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劳动力资源开发,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口基础。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