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结构持续优化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发展带动以及多渠道扩大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天津市就业状况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一、就业总量不断扩大,外来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就业总量不断扩大。伴随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2015年末天津市全社会就业人口总量达到896.80万人,比五年前增加168.10万人,年均增加33.62万人,年均增长4.24%。全社会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57.97%,比5年前提升1.8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就业人口总量为710.67万人,比五年前增加164.97万人,年均增加32.99万人,占同期全社会就业人口增量的比重达到98.14%,年均增长5.42%,高于同期全社会就业人口增速1.19个百分点。
外来就业人口显著增加。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2015年末天津市外来就业人口总量达到359.72万人,比五年前增加157.70万人,年均增加31.54万人。外来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40.11%,比五年前提升12.39个百分点。外来就业人口增量占同期全社会就业人口增量的比重达到93.81%,年均增长12.23%,是就业人口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第三产业就业成为主力,第二产业发展效率提升
第三产业就业成为主力。“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10.13:41.49:48.38发展至2015年的 7.38:35.70:56.92。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在2013年首次超过50%,2015年末进一步提高至56.92%。2015年末,天津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达510.47万人,比五年前增加了157.95万人,年均增加31.59万人,年均增长7.69%,高于同期全社会就业人口增速3.45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就业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93.96%,拉动增长3.98个百分点。从增量看,批发和零售业五年来增加40.9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比重增长1.9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就业人口增加23.80万人,增长1.9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18.43万人,增长1.41个百分点。从增速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年来平均增速为23.8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13.7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12.81%。
第二产业发展效率提升。“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天津市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构偏离度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一般来说,结构偏离度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意味着该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增加值比重,劳动生产率较低。反之,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较高。)始终保持在-0.20左右,其中2015年末为-0.24,反映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三、各区域就业继续增加,滨海新区龙头作用明显
滨海新区龙头作用明显。“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持续发挥龙头作用,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就业总量增加,到2015年末就业人口总量达到161.98万人,五年间增加了38.33万人,年均增加7.67万人,年均增长5.55%,高于全市1.31个百分点;占全市就业人口的比重为18.06%,比五年前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郊区县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五年来就业人口增加44.90万人,年均增加8.98万人,年均增长4.13%。环城四区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聚集,五年来就业人口增加42.26万人,年均增加8.45万人,年均增长5.17%。郊区县按照发展目标,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就业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五年来增加42.61万人,年均增加8.52万人,年均增长3.11%。其中,武清区增势明显,增加14.44万人,年均增加2.89万人,年均增长3.86%。
表1.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分区域就业人口情况 |
||||
|
|
单位:万人 |
||
地 区 |
2010年 |
2015年 |
五年增量 |
年均增量 |
全 市 |
728.7 |
896.8 |
168.1 |
33.62 |
滨海新区 |
123.65 |
161.98 |
38.33 |
7.67 |
市内六区 |
200.12 |
245.02 |
44.9 |
8.98 |
环城四区 |
147.51 |
189.77 |
42.26 |
8.45 |
其他区县 |
257.42 |
300.03 |
42.61 |
8.52 |
四、人才红利逐步显现,就业人口平均年龄小幅上升
人才红利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强化教育投入,加大引智力度,完善终身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实施普惠性职业培训,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2015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就业人口比重为23.71%,比五年前提高了2.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3年,25-29岁为11.89年,30-34岁为12.17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5万人,比五年前增加6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9万人,比五年前增加40万人。五年来,高技能人才由26.9万人增加到48.4万人,引进海内外人才2.7万人,18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表2.“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就业人口受教育状况 |
||
单位:% |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合 计 |
100.00 |
100.00 |
小 学 |
12.25 |
10.51 |
初 中 |
45.22 |
46.07 |
高 中 |
20.84 |
19.71 |
大 专 |
10.35 |
10.61 |
大 本 |
10.27 |
11.74 |
研究生 |
1.07 |
1.36 |
就业人口平均年龄小幅上升。2015年末,全市就业人口平均年龄为38.82岁,比五年前小幅上升了0.88岁。其中,4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比重为32.54%,比五年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岁-29岁比重为23.47%,比五年前下降了3.47个百分点。外来就业人口平均年龄为34.89岁,比五年前增加了0.33岁。
“十三五”时期是天津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冲刺的五年,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和肩负的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建议:一是积极部署就业发展战略。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具体任务,提前部署就业发展战略,推进劳动力资源开发,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预防结构性失业。针对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任务,提前进行职业培训规划,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积极预防结构性失业。三是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带动经济高效发展。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