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一、“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2015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101元,比2010年增长58.1%,年均增速为9.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仍为主体
“十二五”期间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1.5%,到2015年人均工资达到2106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1.8%,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
(二)财产净收入增速最快
“十二五”期间人均财产净收入年均增长16.2%,到2015年人均财产净收入达到34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0.0%,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三)家庭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平稳
“十二五”期间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5.3%,到2015年人均分别达到2458元和7183元。
(四)高低收入差距缩小
多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关注低收入群体居民增收,做好困难群体帮扶解困工作,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各项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快于全市2.2个百分点,高低收入户收入之比由2013年的3.6:1缩小到3.4:1。
(五)收入增速呈现下行趋势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总体呈回落态势,尤其是“十二五”后期,受经济下行影响,回落较为明显。2011-201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0.8%、10.1%、10.2%、8.7%、8.2%。这一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
表1 “十二五”时期天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结构对比表 |
|||||
|
|
|
|
|
|
指 标 |
2015年 |
与2010年 |
收入结构(%) |
||
金额 |
年均增长 (%)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变化 |
|
(元)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34101 |
9.6 |
100 |
100 |
|
工资收入 |
21060 |
11.5 |
58.1 |
61.8 |
3.7 |
经营净收入 |
2458 |
8.1 |
7.9 |
7.2 |
-0.7 |
财产净收入 |
3400 |
16.2 |
7.6 |
10 |
2.4 |
转移净收入 |
7183 |
5.3 |
26.4 |
21 |
-5.4 |
二、“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一)经济稳健发展是居民增收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技创新、综合配套改革,使得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改革活力显著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6538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7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7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20.1%,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财力明显增强,为城乡居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充分就业是居民增收的保障
“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坚持多渠道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紧缺人才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实现新增就业240万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力资源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扩大和稳定就业,以此保障更多居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保障改善民生是居民增收的动力
政府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每年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城镇居民增收工作方案》,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增收措施,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是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的动力。“十二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月人均1520元提高到2525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920元提高到185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450元提高到70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补助标准由每月150元提高到245元,建立了困难群体价补联动机制等保障措施。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大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基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054.11万人,比2010年增加98.13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6.28万人,比2010年增加162.6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50.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家庭5万户,多元化多层次的提高居民家庭收入。
三、“十二五”时期城镇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十二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30元,比2010年增长55.1%,年均增长9.2%。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餐饮、休闲娱乐、私人汽车、健康保健成为消费亮点。
(一)消费结构呈现新变化
“十二五”时期,居民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呈现新变化特征。按消费用途分类看,食品烟酒、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增速较快,占消费支出比重与2010相比分别提高0.8个、0.3个、0.3个、0.3个和0.2个百分点,而衣着、居住和生活用品及服务占比与2010年相比分别回落0.3个、1.0个和0.6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一直占据消费前3位,2015年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2.2%、21.6%和13.0%。
表2 “十二五”时期天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比表 |
|||
|
|
单位:% |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变动 |
(百分点) |
|||
人均消费支出 |
100 |
100 |
|
食品烟酒 |
31.4 |
32.2 |
0.8 |
衣着 |
8.5 |
8.2 |
-0.3 |
居住 |
22.6 |
21.6 |
-1.0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6.7 |
6.1 |
-0.6 |
交通通信 |
12.7 |
13.0 |
0.3 |
教育文化娱乐 |
8.4 |
8.7 |
0.3 |
医疗保健 |
6.9 |
7.2 |
0.3 |
其他商品及服务 |
2.8 |
3.0 |
0.2 |
(二)膳食更注重健康多样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正从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迈进,追求更加科学、健康的生活品质,膳食结构更加多样化。2015年人均肉及制品消费26.1公斤、人均鲜瓜果消费67.6公斤、人均水产品及制品消费17.6公斤、人均家禽及制品消费5.2公斤,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7.9%、9.7%、6.7%和8.3%;人均鲜菜消费113.2公斤、人均奶及制品消费19.5公斤、人均鲜蛋消费16.3公斤,比2013年分别下降2.7%、3.9%和4.7%。2015年人均在外餐饮消费支出2106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2.5%,比食品烟酒年均增速快2.8个百分点。反映出居民在饮食消费上观念的转变,从吃饱到吃得健康安全、吃得丰富多样,餐饮消费成为“十二五”城镇居民消费亮点之一。
(三)发展、享受型消费需求明显提升
出行交流更加快捷便利。2015年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403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9.6%,其中,人均交通消费年均增长10.8%,人均通信消费年均增长8.3%。到2015年末百户拥有汽车37.3辆,比2010年增长1.3倍;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19.5部,比2010年增长7.0%,智能手机快速取代传统单功能产品;百户计算机拥有78.5台。
休闲娱乐消费持续升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必然带来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近年来,旅游、电影、健身等服务消费持续火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5年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850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8.9%。
更加注重健康消费。2015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888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0.0%,各类保健器具和滋补保健品需求较快增长。
(四)居民生活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着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居民生活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居住环境和条件持续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到2015年末人均居住面积31.1平方米,比2013年增长2.8%,居住两居室以上户占77.7%,比2013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到2015年末,城镇居民家庭集中供暖率达到82.1%、清洁燃料使用率达98.0%、拥有洗澡设施户占96.0%。住房条件的改善也带动家庭装备性能的提升,电视、冰箱、空调向高性能发展,取代传统产品;到2015年末,百户分别拥有彩色电视机114.8台、电冰箱102.7台和空调器131.3台。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政府加大民生投入,改造提升城市公园、各区县建设郊野公园、全市中心城区旧楼区提升改造,“三改一化”示范小城镇建设,3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为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到2015年末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3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4.8%,到2015年末社区内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9.3%。
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十二五”时期,政府加快卫生资源布局调整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服务“15分钟步行圈”初步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5年城镇区域有87.3%的户所在居住社区(小区)设有卫生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城镇区域有97.0%的户所在社区上小学便利。
(五)居民网购消费模式异军突起
近年来,“互联网+”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快捷和价格优势,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消费模式。2015年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329元,比2013年增长1.3倍,年均增速51.8%。
注:本文2011-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构成)和人均消费支出(八项分类)数据按照新口径作了重新推算,细分指标未作推算处理。
(张庚新 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