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中心城区、涉农区县整体提升。区县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区域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一、立足定位加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各区县立足发展定位,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调整提升工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区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滨海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5030.1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270.31亿元,年均增长17.9%。涉农九区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涉农九区县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由2010年的3067.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749.84亿元。其中,武清区和西青区经济总量跨上千亿台阶,分别达到1026.75亿元和1015.0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6.7%13.5%。中心城区经济稳中有进。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061.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28.01亿元,其中,和平区、河北区、红桥区年均增速超过10%,分别为10.5%10.4%10.3%

 

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引领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各区县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中心城区服务经济主导地位更加巩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创新金融、总部经济、高端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建成了一批总部经济聚集区、特色经济街区和创意产业园区,不断提升服务功能。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达到92.1%,比201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加快整合资源,集中打造了一批标准高、配套好、品质优的特色楼宇和精品楼宇,形成了友谊路、小白楼、南京路、海河沿线等楼宇聚集区,楼宇经济成为拓展城区发展空间、集聚高端优势资源、增加服务业发展总量、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

涉农区县二三产业双轮驱动。涉农九区县着力推进“三区”联动发展,加快提升区县产业水平。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015年建立20个农业物联网核心试验基地,新增开展网上销售业务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近400家,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31个示范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2015年,涉农九区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65.71亿元,其中西青、北辰、武清三个区产值突破2000亿元。三产比重持续提升。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年,涉农九区县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2%,比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其中,蓟县、津南的三产比重超过50%

滨海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五年累计实施重大工业项目774个,长城汽车二期、大众变速器等553个项目竣工投产。建设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4个千亿级龙头产业,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4万亿元,年均增长11.5%。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聚集私募股权基金800家以上,融资租赁法人机构超过1300家,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基金等形成特色优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动漫产业示范园、生态科技园、妈祖文化园等项目初具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1.6%提高到2015年的37.4%。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建成放心菜基地21个,设施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工厂化畜牧、水产养殖企业2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

1  2010年和2015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

 

 

 

 

 

 

单位:%

 

 

2010

201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心城区

 

18.5

81.5

 

7.9

92.1

 

涉农九区县

4.4

61.8

33.8

2.9

51.9

45.2

 

滨海新区

0.2

68.2

31.6

0.1

62.5

37.4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滨海新区专利授权突破1万件,有效专利36190件;武清、西青、北辰、南开和津南等5个区专利授权均超过2000件;武清、北辰、南开、西青、津南和东丽等6个区有效专利均超过5000件。西青区成为天津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北辰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行列,全市试点示范城区达到6个。

2  2015年各区县专利情况

 

 

单位:件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有效专利

和平区

2296

415

1144

河东区

2479

1611

3653

河西区

2646

1568

3526

南开区

4719

2502

8598

河北区

2440

1524

3320

红桥区

955

482

1540

东丽区

4757

1463

5773

西青区

9012

3502

8252

津南区

5781

2468

5887

北辰区

4346

2923

8817

武清区

10129

4862

9392

宝坻区

3983

1812

3446

宁河区

357

259

959

静海区

1359

863

2253

 

638

301

884

滨海新区

23967

10781

36190

科技企业助推经济发展。各区县大力培育壮大科技小巨人企业,不断增强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小巨人企业逐渐成为区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小巨人集聚发展,经济效益贡献突出。2015年,涉农九区县共有规模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730家,占全市的61.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8.7%70.9%67.8%。滨海新区共有规模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922家,占全市的32.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分别占36.3%26.4%28.4%

 

三、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着力深化财税改革,在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前提下,各区县财源结构趋于优化,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五年来,三大区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都达到20%以上。2015年,中心城区、涉农九区县、滨海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88.54亿元、687.30亿元、648.0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8倍、3.1倍和2.4倍,年均分别增长23.1%25.1% 24.9%

涉农九区县税收增长最快。从税收总额看,2015年,涉农九区县实现税收385.83亿元,占区县税收总额的39.8%;滨海新区税收343.46亿元,占35.4%;中心城区税收240.34亿元,占24.8%。从年均增速看,涉农九区县税收年均增长15.7%,中心城区年均增长15.2%,滨海新区年均增长11.5%

中心城区单位面积税收产出最高。中心城区土地面积较小、企业集中,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较为繁荣,2015年,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13573.19万元,是2010年的2.0倍;涉农九区县土地面积大,但山区、生态保护区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较多,且农业型经济占有一定比重,影响单位面积税收,每平方公里实现税收412.63万元,是2010年的2.1倍;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较快,实现税收较多,单位面积税收1538.36万元,是2010年的1.7倍。

 

四、投资消费规模扩大,内需拉动作用明显

 

“十二五”期间,各区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投资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弥补外需不足,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心城区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大悦城、恒隆广场、远洋未来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15年,中心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2298.17亿元, 2011-2015年均增长9.6%,快于投资(6.9%)和出口增速(5.6%)。

涉农九区县投资贡献突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总量快速扩张。2015年,涉农九区县合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86.67亿元,其中,武清、西青、北辰三个区投资总量超过千亿元,分别达到1157.14亿元、1060.48亿元、1001.65亿元。2011-2015年,涉农九区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8%,快于消费(15.4%)和出口增速(5.2%)。

滨海新区投资消费协同拉动。滨海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建成于家堡高铁站、滨海站等一批重要交通枢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万亿元。不断加强商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带动消费较快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99.74亿元。2011-2015年,滨海新区投资、消费、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4.1%13.5%6.6%,投资与消费增长趋于同步。

 

五、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放领域不断扩展

 

“十二五”期间,各区县立足自身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内引外联成果丰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滨海新区保持利用外资主体地位。滨海新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机遇,着力引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显著增强,2015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8.23亿美元,占全市的65.4%2011-2015年均增长14.5%,在新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0家。其他区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涉农九区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28.4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5.59亿美元,年均增长14.3%;中心城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9.6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53亿美元,年均增长12.7%

涉农区县利用内资占比稳步提升。涉农区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北京优质资源,积极拓展区域合作,利用内资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涉农九区县实际利用内资2309.67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占全市比重为57.0%,比2010年提高5.4个百分点,2011-2015年均增长22.3%;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内资突破千亿元,达到1000.75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占全市比重为24.7%2011-2015年均增长24.0%。中心城区努力招大选优引强,2015年,中心城区实际利用内资738.87亿元,是2010年的1.7倍,2011-2015年均增长11.0%

 

六、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各区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人口向各功能区域加速聚集,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

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逐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不断集聚,人口密度由2010年末的2.45万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末的2.76万人/平方公里,以占全市1.5%的土地面积集聚了31.6%的常住人口。涉农区县城镇化发展较快。2015年末,涉农九区县城镇化率为65.29%,比2010年末提升6.76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由659/平方公里增加到81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城镇化率达到98.62%,比2010年末提升2.6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由1112/平方公里增加到1330/平方公里。

涉农区县人口集聚能力增强。2015年末,涉农九区县常住人口761.8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45.3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增量的58.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提高到49.2%。滨海新区人口占比保持稳定,2015年末常住人口297.01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48.76万人,年均增长3.7%,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9.2%。中心城区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015年末常住人口488.12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53.5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1.6%,回落了1.9个百分点。

总的看,“十二五”时期各区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五大战略机遇,推进中心城区内涵集约式发展,推进滨海新区不断增强综

合实力,推进环城四区优化发展,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建设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县,打造京津冀城镇体系重要节点,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统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