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产形势分析
【内容提要】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在各项促进生猪生产政策的扶持下,继续调整优化生猪养殖结构,实现了生猪生产的平稳发展,为确保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生猪生产相对过剩,养殖户薄利经营,养殖风险压力较大等状况仍需关注。
为准确把握2012年我市生猪生产情况,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对蓟县、宁河县和宝坻区三个生猪养殖主产区县开展了月、季报统计监测调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
一、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生产情况
(一)生猪价格呈现倒梯形变化,总体稳定
2012年,我市生猪价格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再上升的倒梯形变化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猪价格由1月份的每公斤17.9元一路下跌至3月份的每公斤15.4元;第二阶段,从4月份到11月份,生猪价格连续8个月保持在每公斤14.5元上下;第三阶段,1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又跃升至每公斤16元以上。2012年全年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元。4月份和8月份国家两次启动冻肉收储工作,有效稳定了生猪价格,确保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二)生猪生产稳定增长
2012年生猪价格连续八个月保持在每公斤14.5元左右,也确保了生猪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1.生猪存栏量重现稳定增长
监测数据显示:从2012年4月份至12月份,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存栏量除9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突破110万头以上外,总体在101至109万头区间,呈逐月增长态势。
2.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安全线以上
能繁母猪数量的增减是养殖户信心的直接反应。调查资料显示,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补栏数量九成来自于自繁,因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我市生猪存栏量的变化。2012年,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随生猪价格的变化而调整,但能繁母猪存栏量占生猪存栏的比例始终稳定在12%左右,保持在10%安全线以上。1至4月份生猪价格累计跌幅达20.5%,能繁母猪存栏仅下降 1.3%,4月末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量的12.3%。9至12月份生猪价格累计涨幅为16.9%,能繁母猪存栏上涨 9.0%, 12月末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量比例提高到12.7%。能繁母猪存栏占生猪存栏的比例稳定,为生猪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出栏量波动上涨,生猪供应充足
2012年,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出栏量波动上涨。从月度环比数据看, 2月到12月,生猪出栏量环比明显上涨的月份为5个,基本持平的月份为4个,11月份出现一次小幅下降,只有2月份由于春节出栏高峰刚过出现了明显下降,且10月以后生猪出栏量一直维持在1月份的春节出栏高峰水平以上。
4.养殖户心态平稳,补栏及时
由于生猪价格保持稳定,养殖户心态比较平稳,生猪出栏后补栏比较及时,补栏量随出栏量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各月生猪补栏变化与出栏变化多数趋同,仅有二月、四月和十月出现了相反趋势:二月份春节过后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而此时正是补充春节期间集中出栏所造成空缺的时间,补栏量有所增长;四月份生猪补栏虽然较三月春季补栏高峰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小,补栏量仍处高位;十月份由于中秋、国庆节日猪肉需求增加拉动生猪出栏增长,但是天气转凉不适宜大量补栏。养殖户及时补栏,有效保证了生猪的稳定供应。
5.安全化生产已成为共识,生猪防疫率达99%以上
为稳定生猪生产,我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生猪防疫知识,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生猪防疫,生猪安全化生产已成为养殖户的共识。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平均防疫率达98.9%,12月底生猪防疫率为99.3%。大大降低了受疫情影响的风险。主要生猪养殖区县未出现明显疫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生产出现相对过剩
2012年由于生猪价格连续8个月保持稳定,也使得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生猪存栏量多数月份处于递增状态,同时,扩大能繁母猪存栏量使能繁母猪存栏比例高于安全线近3个百分点,造成生猪产能相对过剩。当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就是产能相对过剩造成的后果。
(二)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统计监测制度规定,将养殖户分为三类,生猪期末存栏在400头及以上的农户列为规模户,400头以下农户的列为散养户,有营业执照的为生产经营单位。按此标准,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三种调查类型中,散养户仍然是生猪养殖的主体。截至 2012年底,在主要生猪养殖区县中,散养户存栏占存栏总量的 66.8%,2012年出栏量占全部出栏总量的65.1%,散养户的生产经营走势对我市生猪生产走势起到了决定作用。从出栏形势看,散养户对生猪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出栏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出现大起大落,从而引起生猪生产更大幅度的震荡;而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着眼的是长期利益,虽然也会由于价格变动而适当调整出栏,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见下图)。
同时,由于大型养猪场资金充足,养殖科学水平高,效率高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能够按市场规律运行,并随市场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定期出栏生猪。当大型养殖场达到一定市场规模时,就有了影响市场的能力。
三、对促进生猪生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信息报导力度,避免猪周期频繁发生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为养殖户提供全面、准确的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发挥信息报导对养殖户的指导作用,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存、出栏比例,防止养殖户盲目跟风导致生猪生产大幅波动进而造成猪周期频繁发生。当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防止养殖户大规模削减存栏对后期生猪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二)扶持规模经营,发展养殖小区
为广大规模养殖户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对养殖户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养殖户规模化生产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生猪规模化养殖对稳定生猪生产的作用,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生猪生产。同时,继续发展和扩大生猪养殖小区的范围,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做到统一进料,节约饲养成本;统一学习,提高养殖技术;统一销售,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三)加强生猪防疫力度,为生猪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迷阶段时要加强对生猪防疫宣传服务力度,使安全化生产成为生猪养殖的常态,为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生猪供应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出现双重打击,对生猪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四)狠抓科学养殖,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科研投入和科技推广投入。采取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农户自主创新和加强生猪养殖研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组织生猪生产合作社,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科技水平,达到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为准确把握2012年我市生猪生产情况,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对蓟县、宁河县和宝坻区三个生猪养殖主产区县开展了月、季报统计监测调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
一、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生产情况
(一)生猪价格呈现倒梯形变化,总体稳定
2012年,我市生猪价格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再上升的倒梯形变化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猪价格由1月份的每公斤17.9元一路下跌至3月份的每公斤15.4元;第二阶段,从4月份到11月份,生猪价格连续8个月保持在每公斤14.5元上下;第三阶段,12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又跃升至每公斤16元以上。2012年全年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元。4月份和8月份国家两次启动冻肉收储工作,有效稳定了生猪价格,确保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二)生猪生产稳定增长
2012年生猪价格连续八个月保持在每公斤14.5元左右,也确保了生猪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1.生猪存栏量重现稳定增长
监测数据显示:从2012年4月份至12月份,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存栏量除9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突破110万头以上外,总体在101至109万头区间,呈逐月增长态势。
2.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安全线以上
能繁母猪数量的增减是养殖户信心的直接反应。调查资料显示,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补栏数量九成来自于自繁,因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我市生猪存栏量的变化。2012年,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随生猪价格的变化而调整,但能繁母猪存栏量占生猪存栏的比例始终稳定在12%左右,保持在10%安全线以上。1至4月份生猪价格累计跌幅达20.5%,能繁母猪存栏仅下降 1.3%,4月末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量的12.3%。9至12月份生猪价格累计涨幅为16.9%,能繁母猪存栏上涨 9.0%, 12月末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量比例提高到12.7%。能繁母猪存栏占生猪存栏的比例稳定,为生猪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出栏量波动上涨,生猪供应充足
2012年,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出栏量波动上涨。从月度环比数据看, 2月到12月,生猪出栏量环比明显上涨的月份为5个,基本持平的月份为4个,11月份出现一次小幅下降,只有2月份由于春节出栏高峰刚过出现了明显下降,且10月以后生猪出栏量一直维持在1月份的春节出栏高峰水平以上。
4.养殖户心态平稳,补栏及时
由于生猪价格保持稳定,养殖户心态比较平稳,生猪出栏后补栏比较及时,补栏量随出栏量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各月生猪补栏变化与出栏变化多数趋同,仅有二月、四月和十月出现了相反趋势:二月份春节过后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而此时正是补充春节期间集中出栏所造成空缺的时间,补栏量有所增长;四月份生猪补栏虽然较三月春季补栏高峰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小,补栏量仍处高位;十月份由于中秋、国庆节日猪肉需求增加拉动生猪出栏增长,但是天气转凉不适宜大量补栏。养殖户及时补栏,有效保证了生猪的稳定供应。
5.安全化生产已成为共识,生猪防疫率达99%以上
为稳定生猪生产,我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生猪防疫知识,广大养殖户高度重视生猪防疫,生猪安全化生产已成为养殖户的共识。2012年,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生猪平均防疫率达98.9%,12月底生猪防疫率为99.3%。大大降低了受疫情影响的风险。主要生猪养殖区县未出现明显疫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生产出现相对过剩
2012年由于生猪价格连续8个月保持稳定,也使得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生猪存栏量多数月份处于递增状态,同时,扩大能繁母猪存栏量使能繁母猪存栏比例高于安全线近3个百分点,造成生猪产能相对过剩。当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就是产能相对过剩造成的后果。
(二)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统计监测制度规定,将养殖户分为三类,生猪期末存栏在400头及以上的农户列为规模户,400头以下农户的列为散养户,有营业执照的为生产经营单位。按此标准,我市主要生猪养殖区县三种调查类型中,散养户仍然是生猪养殖的主体。截至 2012年底,在主要生猪养殖区县中,散养户存栏占存栏总量的 66.8%,2012年出栏量占全部出栏总量的65.1%,散养户的生产经营走势对我市生猪生产走势起到了决定作用。从出栏形势看,散养户对生猪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出栏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出现大起大落,从而引起生猪生产更大幅度的震荡;而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着眼的是长期利益,虽然也会由于价格变动而适当调整出栏,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见下图)。
同时,由于大型养猪场资金充足,养殖科学水平高,效率高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能够按市场规律运行,并随市场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定期出栏生猪。当大型养殖场达到一定市场规模时,就有了影响市场的能力。
三、对促进生猪生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信息报导力度,避免猪周期频繁发生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为养殖户提供全面、准确的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发挥信息报导对养殖户的指导作用,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存、出栏比例,防止养殖户盲目跟风导致生猪生产大幅波动进而造成猪周期频繁发生。当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防止养殖户大规模削减存栏对后期生猪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二)扶持规模经营,发展养殖小区
为广大规模养殖户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对养殖户贷款的支持力度,为养殖户规模化生产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生猪规模化养殖对稳定生猪生产的作用,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生猪生产。同时,继续发展和扩大生猪养殖小区的范围,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做到统一进料,节约饲养成本;统一学习,提高养殖技术;统一销售,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三)加强生猪防疫力度,为生猪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迷阶段时要加强对生猪防疫宣传服务力度,使安全化生产成为生猪养殖的常态,为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生猪供应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出现双重打击,对生猪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四)狠抓科学养殖,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科研投入和科技推广投入。采取引进先进技术、鼓励农户自主创新和加强生猪养殖研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生猪养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组织生猪生产合作社,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科技水平,达到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