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数据】一季度我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天津市统计局

 2017年4月17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双万双服”活动,全市经济平稳开局,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0.5:44.8:54.7。

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9%。1-2月,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430.59亿元,增长34.6%。其中,利润总额286.15亿元,增长51.1%;税金总额144.44亿元,增长10.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01%,同比提高1.80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3%。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消费量1020.12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1.0%,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2.9%,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稳中向好,产业迈向中高端

先进制造业稳定支撑。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39个行业大类中,27个实现增长。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4.1%,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四个新兴产业合计占全市工业的24.3%,拉动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4.4%,拉动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5.2%和14.7%,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7%,占比22.0%,拉动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7%。第三产业税收增长24.4%,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72%,其中,租赁商务服务、房地产、信息服务分别增长50.3%、46.6%和35.5%。1-2月,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80.82亿元,增长33.0%,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商务、文体娱乐、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分别增长28.4%、14.7%和51.5%。

三、需求拉动坚实有力,结构调整亮点突出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首批459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10个。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20.57亿元,增长10.0%。服务业投资贡献突出,完成投资1648.78亿元,增长9.2%,占全市投资的65.4%,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到60.5%。工业投资有所回升,增长7.7%,其中,工业优势产业投资增长9.9%,快于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实体投资稳步提升,完成投资1615.69亿元,增长13.1%;基础设施投资482.97亿元,增长4.1%;房地产市场稳中趋缓,完成投资421.90亿元,增长6.0%,商品房销售面积455.91万平方米,增长10.1%。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66亿元,增长5.0%。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1.0倍、44.9%和13.9%。餐饮、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发展活跃,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13.92亿元,增长12.2%,比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1-2月,规上服务业中,旅行社相关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增长45.8%。一季度机场旅客吞吐量466.48万人次,增长18.4%。

外贸出口企稳回升。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1719.44亿元,增长14.0%。其中,进口1024.38亿元,增长22.5%;出口695.05亿元,增长3.4%,结束了去年以来的下降态势。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32.19亿元,增长7.5%,占全市出口的47.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317.70亿元,占全市出口的45.7%。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4.0%,占全市出口的63.2%。

四、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创新发展成效显现。一季度,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197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116家,主要来自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三大新兴领域。截至3月底,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9.12万家,其中,规模过亿元企业4018家。引导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及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园区与北京创新资源加强合作,新引进中科院计算所天津分所、中科和光(天津)应用激光技术研究所等5家院所。

经济新动力加快成长。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新产品发展良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27.3%、10.3%、8.4%和8.1%,在共享单车拉动下,3月当月自行车产量增长41.2%。1-2月,规模以上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服务企业达到2816户,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68.9%;实现营业收入539.76亿元,增长11.4%,占比达到74.9%。文化、体育、养老等幸福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24.2%和30.0%。

五、协同发展提速推进,双向开放不断扩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一基地三区”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实,“1+16”承接平台抓紧建设。一季度,引进京冀投资项目864个,投资额576.30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2.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引进北京项目273个,到位资金513.57亿元,增长20.5%。天津自贸区曹妃甸片区加快建设,通武廊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化。签署《京津冀口岸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0.3%。区域人才合作进一步加强,签订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作协议、津晋人才智力合作协议。京滨、京唐铁路加快建设。

开发开放水平提升。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1家;合同外资额65.72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7.49亿美元,增长5.4%,服务业占比超过八成,融资租赁、批发零售较快增长,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占全市的26.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南、新加坡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3.3%和27.8%。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344.05亿元,增长10.3%。

六、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产能过剩产品持续减产,一季度,生产水泥136.87万吨,同比下降7.3%;平板玻璃825.31万重量箱,下降18.9%。“去库存”效果显著,一季度商品房待售面积776.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3%,新盘活空置商务楼宇85万平方米。“去杠杆”稳步推进,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0.9%,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企业成本持续下降,1-2月,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6.10元,同比下降1.73元。创新能力建设等“补短板”力度加大,一季度,科研技术、租赁商务、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48.4%和41.1%。

新注册市场主体大量涌现。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双万双服”活动,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一季度,新注册市场主体4.60万户,同比多增1.34万户,其中,民营主体4.53万户,占新注册市场主体的98.5%;民营企业2.05万户,同比多增0.30万户。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9%,贡献率为98.0%,同比提高17.5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7%,占全市工业的46.6%。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1580.49亿元,增长18.6%,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比重达到62.7%。全市限上民营商业企业销售额4005.44亿元,增长18.2%,占全市限上销售额的46.8%。

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财政税收增势平稳。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9.66亿元,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453.82亿元,增长1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9%,租赁商务、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68.10亿元,增长79.3%,主要是原缴纳营业税的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今年存在翘尾影响;企业所得税86.73亿元,增长25.9%;个人所得税38.44亿元,增长16.6%。

金融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出台《天津市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上市公司累计达到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187家。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788.81亿元,增长5.3%,比年初增加721.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897.37亿元,增长11.3%,比年初增加1143.32亿元,同比多增265.74亿元。

八、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消费价格平稳上涨

就业收入稳步增长。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12.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出台增加群众收入20条政策措施,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增加到800元。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1元,增长8.5%。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1.53亿元,增长20.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倍,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8.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2.8%。社区养老、棚户区改造等20项民心工程启动建设。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49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7.69,同比上升17.4%。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构成CPI的八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五升三降”。其中,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23.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5%;食品烟酒类下降1.1%,衣着类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生产价格上涨较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3.1%。

 

附注:

(1)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海关,金融存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天津市财政局。

 


分享到: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