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权威发布】从自我发展走向协同共进,区域经济发展亮点突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之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津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动各区域立足自身定位加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2014年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以来,天津围绕一基地三区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产业、交通、生态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高端项目引进与产业链延伸拓展稳步推进。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高水平承接平台,形成了“1+16”承接格局,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发展规划,与河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2018年,京冀企业在津投资累计达到7551.83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3.5%。

互联互通现代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津秦、津保等高铁建成通车,京津城际实现月票制,京滨、京唐铁路开工建设;打通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滨保高速全线贯通,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全面启动,京冀“无水港”增至10个,企业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18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京冀的货物比重达到30.2%。

生态环保联防联控全面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不断加深,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标准,大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8%,其中天津PM2.5浓度下降到5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5.8%。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成绩突出。1994年建区以来,滨海新区迅速崛起,特别是2006年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以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天津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日渐显著,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8.2%,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71.2%和72.1%。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东疆保税港区航运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壮大。

市内六区都市功能持续优化。各区加快发展创新金融、总部经济、高端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建成了一批总部经济聚集区、特色经济街区和创意产业园区,大悦城、水游城、恒隆、天河城、鲁能城、陆家嘴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形成了友谊路、小白楼、南京路、海河沿线等楼宇聚集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18年,市内六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达到92.6%。

环城四区都市功能加速拓展。各区瞄准自身发展定位,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环城四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为19.4%,其中东丽区、西青区和北辰区经济总量接近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合计占全市的比重为24.6%。

新型城镇化区域加快建设。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以示范小城镇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三区”联动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集聚效应明显,截至2018年,三区常住人口增加至290.22万人,城镇化率达44.55%。

生态涵养发展区域逐步建立。宁河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7年启动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五年规划,引水调蓄、苇海复绿、鸟类保护、生态移民,十大工程全面铺开。蓟州区立足生态优势,扎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各区之首。2018年,宁河区和蓟州区节能环保支出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4%和4.3%,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蓟州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占到全市的24.5%。



分享到: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