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新中国建国初期,天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消费拉动,1952年最终消费率为54.1%,而资本形成率仅为12.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持续扩大内需,发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投资质量,推进消费结构升级,2017年最终消费率为45.4%,资本形成率为56.4%,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高效、协同。
(一)消费市场活力提升
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7.1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533.04亿元,年均增长10.6%。改革开放前,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天津商贸业平稳发展,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0亿元,年均增长4.9%。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8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04年迈上千亿元台阶,1979—2018年均增长14.4%,快于改革开放前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132元,增加到2018年的32655元,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3元增加到16863元,年均增长9.0%。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1979—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年均增长12.0%和12.9%,分别比改革开放前平均增幅高8.6个和9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居民消费从生存型消费为主逐步向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8%和29.6%,分别比1978年下降29.3个和30.2个百分点。大众消费品档次不断提高,从七十年代末价值百元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到八十年代价值千元的电视机、电风扇、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照相机等“新六件”,到九十年代的空调、影碟机、电脑等新产品更新换代,再到当前汽车、珠宝、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发展享受型商品和文化体育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时尚。2018年末,城乡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46辆和42.5辆,户均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2部,户均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拥有量达到1台以上。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70年来,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9%。改革开放前以生产性投资为主,重点支持工业发展,1949—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0.1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到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规模在结构优化中稳步扩大,1979—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4%。八十年代,以地震灾后重建和轻工行业为投资重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规模不足百亿,年均增长16.8%。九十年代,投资向汽车、冶金、石化等行业倾斜,年均增幅提高至26.3%,1991年投资总量超过百亿元。进入新世纪,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全市投资年均增长21.1%,2003年迈上千亿元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契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深化投资结构调整,服务业投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2018年,服务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提高到75.6%。民生领域投资不断增强,2013—2018年全市用于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年均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