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天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最新发布的《202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记录了过去一年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737.30亿元,比上年增长4.3%。从全年走势看,一季度增长5.5%,实现开门红;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4.8%和4.6%,符合预期;全年增长4.3%,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整体呈现前高后稳的增长态势。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4亿元,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7.2%,占比达到77.9%,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克服旱情洪灾不利影响,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产量255.73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工业生产逐季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加快0.2个、0.5个和0.6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有力,增加值增长4.9%,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62.7%,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接触型服务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6.0%、5.5%、8.5%、20.0%、8.6%。
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见行见效,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3%,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增加值占比达到90.2%,基础性地位持续加固。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7%和12.0%。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4.5%。服务业新经济增长较快,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8%、14.3%和13.6%,均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新产品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9倍、81.3%和11.8%;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41.3%和31.5%。新产业投资稳定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3%,为产业未来发展和转型升级积蓄了动力。
城市活力进一步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积极融合商旅文体展各项元素,举办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来津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消费市场加快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较快,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30.40万户,增长13.8%,其中新登记企业突破10万户,为10.90万户,增长17.8%,占比35.8%;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突破30万户,为30.09万户,增长13.3%,占比99.0%。
三、立足城市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激发新动能。产业链发展能级不断提升,12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5家企业成为国家制造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1万家。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45条,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8%,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准箱,达到2218.72万标准箱,增长5.5%,稳居全球十大港口行列。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41.3%,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3.9%。租赁和处置业务保持全国占比70%以上,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行业地位持续巩固,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和保理融资余额、绿色租赁资产均位居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实现新提升。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举措,39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开放型经济优势逐步彰显,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32.8%。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达到51271元,增长4.7%,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连续5年缩小。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烟酒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1%,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7.8%,其中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4倍。
保供稳价效果明显。粮食产量稳定,蔬菜、肉类、禽蛋奶等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始终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全年上涨0.4%。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高质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年末全市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83.64万人和998.38万人。教育水平稳步提升,获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85万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医疗服务提档升级,年末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967张、9245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首届天津音乐节、海河戏剧节和天津马拉松赛,新建“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道等一批健身场地设施,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整体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这是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结果。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天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下阶段,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善作善成,向新而行,深入实施“十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天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