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2024年在天津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天津发展注入强大政治动力、发展动力、工作动力、精神动力。一年来,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四个善作善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最新发布的《2024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记录了过去一年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奋发进取,在攻坚克难中统筹实现多重预期目标。
经济增长稳步加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024.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分别快于2023年和2022年0.6个和3.9个百分点,增速逐年加快。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3%、上半年增长4.9%、前三季度增长4.7%,全年增长5.1%,总体呈现“前高、中稳、后扬”走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产业链支撑效应显著,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2.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车联网、信创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26.0%、22.4%和21.4%。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快于全市GDP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7.4%,明显好于全市服务业平均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0%,港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3.7%和5.0%。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财税收入增长较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6%,占比达到76.0%。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7%,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2%。
二、服务国家战略成效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2024年,天津市牢牢把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牵引,坚持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积极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成果丰硕。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981家,落地项目425个、总投资1896.1亿元,其中84家中央企事业单位在津落地项目223个、总投资1269.99亿元,央企总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成功落户。重点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企业826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5800家,北京来津企业数量占比超20%;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企业307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成果显著。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实体化运营,天开高教科创园与北京创新资源互动日益加强。天津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17个,其中联合北京、河北单位共同建设6个。产业链群加速建设,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成电路、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集群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天津770家优质企业融入6条区域共建产业链。
同城化便利度持续提升。跨界路网日趋完善,京津冀定制快巴线路覆盖天津、河北环京通勤主要区域;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加快建设,区域内高铁运营里程达2669公里,京津城际全天运能提升19%。“京津冀+雄安”231个自助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理,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区域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60个,社保“一卡通”发布一批应用场景,便民服务生态初步形成。
三、改革开放深化拓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024年,天津市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势能加速汇聚,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提高,首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高质量完成。国资国企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市管非金融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缴纳税费增速均高于全国地方监管企业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举办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建立民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5%,快于全市GDP1.4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7.6%;民间投资增长7.6%,快于全市投资4.5个百分点。
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7.8%。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0.7%,占比60.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4%,占比66.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飞机、二手车出口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8.9%,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正式投入运营。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省级综合排名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三。
“两新”政策激发投资消费潜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1%。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2.3%。以旧换新政策促进耐用消费品需求加快释放,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长14.8%,其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3.5%。在汽车报废补贴、置换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带动下,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2.7%。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动能加快积聚
2024年,天津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互动,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带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快发展。
新产业动能不断激发。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新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0.3%,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9.8%和32.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0.5个、10.0个和23.1个百分点。
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0%和32.7%,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倍和16.3%。高技术制造业重点产品中,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增长20.5%,液晶显示屏增长73.7%,印制电路板增长10.1%。
新投资潜力持续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0%,快于全市投资0.9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2.4%、17.1%、20.3%和77.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1%,快于全市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和21.6%,主要投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端领域。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
2024年,天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民生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及时发放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镇调查失业率5.2%,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81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6,比上年缩小0.03,连续6年缩小。
保供稳价成效良好。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70万吨,再创新高,蔬菜产量保持增长,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CPI)保持在温和上涨区间,全年上涨0.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21个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城市停车泊位8500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下降8.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生育等待遇稳步提高。教育医疗供给更加优质均衡,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61亿人次,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总的来看,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重要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