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
上半年,全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工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延续平稳增长态势,供需两侧保持稳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生产供给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装备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占比达到36.1%,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新产业发展壮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6.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重点产业链较快发展,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7%,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6个百分点,其中信创、车联网、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19.7%、14.4%和13.8%。
服务业支撑作用日趋巩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个季度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增长5.6%,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占比6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向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3%和15.7%。1—5月份,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1%、17.4%和20.1%,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7个、3.0个和5.7个百分点。
二、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重点领域投资支撑有力。用足用好“两新”、“两重”、政府专项债券等各项宏观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5%,其中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8.4%和15.4%,分别快于全市投资2.9个和9.9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3.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4.9%。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9.1%,快于全市投资23.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2.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带动作用突出。新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3%,快于全市投资8.8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信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等方向。
提振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在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下,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5.4%;智能商品销售态势向好,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2.2%、21.9%和12.8%。文旅活跃度不断提升,联通大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3%,游客消费增长11.6%;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津召开,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位嘉宾前来参会,城市影响力持续攀升。
三、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财政税收增势较好。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2%,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9%,加快1.3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5%,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全市。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6%,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占比24.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3%,快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4.9个百分点,占比68.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交通物流畅通有序。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加快建设,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2.3%和3.1%,水运货物周转量增长14.4%。文旅市场活跃带动客运量增加,铁路客运量和轨道交通客运量分别增长4.1%和3.0%。网络消费火热推动快递业务增长,今年以来快递业务量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速,上半年增长24.6%。
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民生投入持续增加。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支出较快增长,分别增长9.1%、11.7%和28.3%。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6.4%,快于全市投资20.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46.8%,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9.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系列惠企稳岗政策落地显效,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推动就业提质扩容。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9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56.4%,超序时进度6.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82:1,同比缩小0.03。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三新”“三量”工作,进一步释放各项宏观政策效果,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