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解读回应

【解读】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天津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成绩斐然

——天津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天津市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经过40年的奋力进取,开拓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跨入新时代。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飞跃巨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其中,服务业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清晰展示了天津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天津市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演变,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三次产业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格局。特别是2013年以来,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天津市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天津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关键引擎,昂首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飞跃巨变,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经历了逐渐开放、快速发展、主力驱动、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程,全市上下立足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机遇,采取各项积极有力措施,推动服务业提升发展、动力增强、质量提高。几十年来,我市服务业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产品也从供给稀缺走向相对丰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供给得到有效改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一)规模巨变,超过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市的产业格局是工业为主,三次产业的结构呈现“二、三、一”的特点,服务业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伴随各产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由传统单一的服务方式向多元化转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2017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0786.74亿元,是1978年的535.9倍,现价年均增长率达17.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78年的6.1:69.6:24.3变化为2017年的0.9:40.9:58.2。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2%,较1978年提高33.9个百分点。服务业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图1  1978-2017年天津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情况

 

图2  1978-2017年天津市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二)服务业领跑三次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我们将天津市近40年分为四个阶段:逐渐开放、快速发展、主力驱动、向高质量迈进。

1978年以来,我市服务业逐渐开放,增加值保持增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市服务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加强,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入新世纪,服务业开始发力,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对全市GDP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渐开始领跑,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比重突破50%2016年突破万亿元,贡献率突破50%。至2017年我市已经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结构,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85.5%,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市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变,转型升级后确立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图3  1996年以来三次产业贡献率

(三)投资飞跃增长,向服务业主导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天津市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总量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服务业投资规模飞跃发展。天津市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20.30亿元;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8.5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为25.26亿元;至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274.6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536.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在总量上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在结构上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2017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占全社会的66.8%,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3年以来,天津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6.0%,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

二、奋力进取,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从最初的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分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过几十年的创新改革发展,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的服务业已经脱胎换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迎来了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图4  2017年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内部结构图

 

图5  2012-2017年部分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图

(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教育、出行、医疗、购物等各种平台蓬勃发展。我市涌现出了一中网校、云单车、Q医网上智能挂号就医平台、医指通精准医疗服务平台、天物大宗等一系列电商平台,带动我市共享经济、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不断壮大。

2017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98.13亿元,比2012年增加321.52亿元,现价年均增长率为23.0%,快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11.0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年均增速15.8个百分点。2017年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攀升至4.6%,比2012年提升1.7个百分点。

根据规模以上企业调查制度,天津市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0.4%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企业占比为46.5%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8.2%的企业使用互联网,较2012年增幅扩大17.8个百分点,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企业占比为75.7%,较2012年增幅扩大29.2个百分点。

2013-2017年,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分别为354.1万个、415.0万个、445.0万个、724.3万个、795.3万个,2017年为2013年的2.2倍,年均增长率为22.4%2017年,全市域名数为26.5万个,为2013年全市域名数的2.3倍,年均增长率为23.2%2017年,全市网站数为5.7万个,将近2013年全市网站数的2倍,年均增长率为18.4%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亮点突出,发展与时俱进

2012-201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所占第三产业比重在短短5年间由5.5%提升至9.2%,提升了3.7个百分点。在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引领作用也进一步加强。201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97.30亿元,5年现价年均增长24.4%,高于第三产业12.4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7.2个百分点。

各种租赁产品层出不穷,已不简单是为生产活动租赁设备,租赁方式也逐渐向“互联网+”模式发展,落户天津的神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就是我市租赁业发展的缩影。商务服务业也随着新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而演变,商业综合体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应运而生。同时,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会展服务等呈现蓬勃发展。2017年我市律师事务所741家,比2013年增加270家;执业律师6634人,比2013年增加2010人。会计事务所(纳税主体)127户,比2013年增加25户;会展类企业(纳税主体)175户,比2013年增加49户。

(三)科技研发不断进步,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科技事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持续发力,科技综合实力实现整体跃升。2017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96.39亿元,比2012年增加584.28亿元,现价年均增长率为19.3%,快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7.3个百分点,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年均增速12.1个百分点。2017年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2%,比2012年提升2.5个百分点。

2017年,全市签订技术合同数为12512项,技术合同金额达到658.48亿元,为2012年的2.6倍,五年来的年均增长率为21.3%,技术交易额达到497.12亿元,为2012年的2.9倍,五年来的年均增长率为23.6%

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数为86996件,为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率为16.0%。全市2017年专利申请授权数为41675件,为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率为15.8%,其中,发明专利5844件,为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率为11.7%2017年末,全市有效专利数为144706件,为2012年末的2.8倍,其中,发明专利28601件,为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率为23.1%

2017年,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滨海高新区成为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年共有市级科技成果2319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3项。全年共有1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7项。

(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

2012-2017年,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4%提升至5.3%,提升了0.9个百分点。5年来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长16.0%,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现价增速4.0个百分点,高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现价增速8.8个百分点。

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0284元,比2012年的20024元增加10260元,年均增长8.6%;其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部分为1774元,比2012年的1151元,增加623元,年均增长9.0%,快于全部增速0.4个百分点。

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6386元,比2012年的8337元增加8049元,年均增长14.5%;其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务部分为1101元,比2012年的451元增加650元,年均增长19.5%,快于全部增速5.0个百分点。

(五)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改革开放40年,服务业对吸纳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85-2017年,服务业社会从业人员由128.73万人增长到541.22万人,年均增长4.6%,分别高出全市社会从业人员和第二产业社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2.5个和3.8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天津市就业市场的主体,社会从业人员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由1985年的28.2%增长到2017年的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业社会从业人员人数2017年比2012年增加140.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6.2%,高出全市社会从业人员人数年均增速4.0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数年均增速较快的行业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3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均增长12.4%;金融业,年均增长1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平均增长均为10.6%

6  2012-2017年天津市社会从业人员三次产业分布情况

2012-2017年,第三产业社会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市比重分别为49.9%50.1%53.3%56.9%58.8%60.5%,比重逐年上升。 从各行业门类社会从业人员人数占第三产业比重来看,批发零售业为用工大户,占比各年均在25%以上,其次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为10%左右。

7  2012-2017年天津市社会从业人员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2017年,天津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合计数为694.02亿元,占比较高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为27.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为2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为16.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用工人数为60.94万人,占比较高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为2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为2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6.0%

回首四十年,成绩斐然,令人振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天津人民奋力进取,天津服务业飞跃巨变的四十年,同时也为迈进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改革开放道路上布满挑战和机遇,全市人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性窗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主动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1.规模以上企业是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规模以上服务业是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增加值均为现价,计算增速时未排除价格因素。

4.纳税主体是指通过新型统计体系中的税务资料筛选出来的部分行业纳税企业。

5.2016年及以前的增加值数据来源为天津统计年鉴,2017年增加值为快报数据。


分享到: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